周:我有一个疑惑。其他的宗教,比如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有神论,信奉一个唯一的主宰神,而佛教从根本上说是无神的。但有个奇怪的现象:基督教有神却无相,上帝是没有外形的;佛教无神却有相。在历史上,起码就化身来说,佛祖是一个人,有人的外形。耶和华却不是人,没有人的外形,这可能是一个原因。耶稣也是一个人,所以教堂里有他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像。西方教堂里还会有一些圣徒的像,只是一种纪念。可是,在佛寺中会有许多不同的佛像和菩萨像,供信众烧香磕头。

济:佛教主要是否定有唯一的、万能的主宰神,但作为六道众生的存在形式,佛教的无神不同于无神论者的无神。无神论者的无神,是否定除了人类和动物以外的看不见的生命形式,比如鬼神。但佛教并不否定这些生命形式的存在,而认为这些都属于六道众生,只是另一种生命形式而已。他们也在生死轮回中,不具有主宰人类命运的能力。当然,有的神可能福报比人好一点,或是修养好一点,能力强一点,但和人没有本质的差别。而且佛教特别看重人的身份。因为人类有理性,人间有苦乐,所以会不断用理性去探索世界,追寻真理,并在思考过程中导向智慧和真理。相反,天道众生因为福报很大,就会沉溺在享乐中,没有动力改变现状,最后就是“天福享尽,必然堕落”。此外,动物太愚痴,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地狱太痛苦,根本无暇顾及其他。而人类既有离苦得乐的动力,又有闻思修行的能力,是六道最重要的中转站,也是我们超越轮回、改变命运走向的契机。

周:用人的眼光去看,天道里的神是什么样子的?

济:佛经中对天道的描述,是以佛菩萨的眼光去看。比如天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分。欲界天的特点是充分享受欲望生活,其中又有不同层次的差别。层次越低,享受欲望的方式越粗俗,越接近人类。而色界天是享受禅定之乐,纯粹属于精神享受。无色界就更微妙了。

周:我很不理解佛教中六道和三界的说法,它们指的是什么?

济:佛教认为,人在六道和三界流转。六道是代表六种不同的生命形式,而三界则是对六道之一的天道的区分,即前面所说的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包括天、人、阿修罗和地狱、饿鬼、畜生,属于六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其中,每一道又有不同的生命层次。六道的所有众生,当这期生命结束时,会根据往昔业力,转投新的生命形态。所谓业力,就是由不同行为积累的力量。由善行积累成善业,恶行积累成恶业,进而由善业导向善道,由恶业导向恶道。所以说,任何一种生命形态,都和曾经的起心动念有关。换言之,每个心念都可能发展出一条未来道路,一种生命形态。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正确选择,否则就会将生命导向堕落。但凡夫都处在无明的状态,我们因为不了解自己,就会对生命形成错误的认知模式,进而带着这种模式看世界,导致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同时,每种心理活动出现时,都会寻找它的需要,就像饥饿的人寻找食物那样。如果不能认清这些心理现象并加以选择,我们就会被这些需求左右,随波逐流,沉沦六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六道又是不同心理现象的外化。比如饿鬼,是贪心的无限张扬;阿修罗,是嗔心的无限张扬。

周:作为六道之一的人,我们没有体验过其他五道,也很难去证明。我的疑问是,这是不是方便说法?可不可以说,六道是一种象征的说法,活在这一道的人本身就有六种生命状态?

济:在印度传统的宗教哲学中,六道是非常普遍的认知。这是来自他们的宗教体证,是他们在禅定中观察到的。中国哲学关注的是现世,比如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立足于现实人生。但印度哲学重视的是实修,关注的是轮回和解脱。正因为如此,印度的宗教特别发达,古老的婆罗门教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著名的还有六派哲学等。仅释迦牟尼在世时,就有九十六种外道。这些宗教哲学的共同目标,就是对轮回做出解释,找到轮回的因果,进而摆脱轮回,成就解脱。佛陀也是走上了这样一条修行之路,不同在于,他通过寻师访道,行苦行,修禅定,不断超越当时人们认可的最高修行境界,最终在菩提树下,由正逆观十二缘起,找到了轮回的真正源头,也找到了解脱的正确途径。

第一时间更新《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