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我们已经把佛学和哲学做了比较,现在来比较一下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异同。我看过法师在这方面的论述,讲得很清楚。按照我的理解,宗教的根本目的都是要解决人生问题,给人生一个最高的指导。同时,佛教成其为宗教,是因为它和其他宗教一样,也有自己的教义、组织和戒律。那么,它和其他宗教的区别在哪里呢?

济:其他宗教往往建立一个万能的神,世界是神造的,人的命运也是由神决定的。除了神的恩赐,人是没有能力拯救自己的。而佛教否认万能神的存在,认为一切都是由心创造,由因缘因果决定的。人的身体、语言和思想行为,直接决定了生命的未来走向。修行就是为了摆脱迷惑,开发自我觉醒的力量。

周: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修建寺院让大家去拜呢?

济:寺院最初的功能更接近学校,是出家人修行和传播佛法的道场,佛菩萨则是起到榜样、老师的作用。当然从信仰的角度来说,佛菩萨是具有加持力的。我们礼敬佛菩萨,一方面是提醒自己以佛菩萨为榜样,见贤思齐,策励修行;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佛菩萨的至诚忆念,与之感应道交,获得力量。当然,佛教更强调的是依教奉行,通过学习佛菩萨的智慧和慈悲,完成生命的自我拯救。所以说,佛教是自力而非他力的,这是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主要区别之一。

周:作为一种信仰,基督教同样也起到让人向善弃恶的作用。

济:总体上,基督教是用简单的方式在处理各种问题。只要相信万能的神,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如果一个人对生命有更多思考,这些理论显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比如上帝也喜怒无常,还把人造得各种各样,太多的问题不容易说通。但它通过建立外在力量让人心生敬畏,并在道德层面提倡博爱、忏悔、与人为善,对民众心理健康还是有益的。

周:这是《旧约》中的上帝,《新约》不是这样,更强调精神性的信仰。在基督教看来,人的认识能力有限,靠理性不能解决宇宙和人生的终极问题,必须靠信仰来解决。

济:提出一个万能的神,似乎把很多问题解决了——因为神是万能的,那就没什么不可能。但要让万能的神成立,就存在太大的问题了。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所有矛盾都落在一点上,然后回避这个矛盾——貌似采取了这样一种方式。

周:而且它告诉你,神的存在是无需证明的,你要不见而信。不但基督教,从柏拉图开始,就是这样一个传统,设定宇宙具有一个永恒的精神本质,我们靠理性无法认识,但我们的灵魂可以去寻求它,感应它,柏拉图的基本理论就是灵魂来自理念世界。后来基督教演变成整个欧洲的宗教,柏拉图起了很大的作用。

济:上帝的内涵,根据他们的需要被不断深化了。早期基督教信仰提出的耶和华,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神,一个地方的神,也有喜怒哀乐,甚至有些暴力,会以洪水惩罚世人。通过哲学家和神学家们的努力,逐渐变成一个宇宙级的无所不能的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从明星包装为超级巨星的过程。

周:你的这个说法很生动。不过,这可能是西方哲学从柏拉图以来发展的必然结果。古希腊哲学的特点就是追问世界永恒不变的本体是什么,柏拉图把它确定为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基督教把上帝的名称赋予了它。在西方传统中,信仰就是相信宇宙有一个精神性的本体。在佛教中,信仰的含义就完全不同了。

济:关于信仰,《大智度论》有两句话,叫作“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这就告诉我们,信仰只是入门的基础,真正解决问题,要靠生命内在的智慧,而不是仅仅靠信就可以的。对佛法义理的接受,又有“信解行证”四个阶段。从对法义的相信和理解,到通过实践,真正体认空性,才被称为证信,即证得的信仰。也就是说,随着对佛法的理解、认识和体证,你的信仰程度在不断深化,纯度在不断提升。可见,佛教信仰不是简单的相信,而是伴随着整个修行过程。

周:这个意义上的信仰,其实是一种融入血肉的人生觉悟。

第一时间更新《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