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感怀于记忆的神奇,点点滴滴汇集至此便成了这本书。话虽如此,这却不是围绕记忆所写的第一本故事,短篇集《恶魔的颤音》(讲谈社文库)中的《毕业照》一文,才是我第一部直面记忆的作品。它讲述的是主人公参加三十年未见的小学同学聚会,却发现自己保存多年的记忆不全是事实。说来有些丟人,当时的写作契机是伯内特的《秘密花园》,这部让我刻骨铭心的少女小说,好像是小学四年级时读的,虽然不太记得故事的情节了,但女主人公穿过小门溜进高墙对面的花园的情景,简直就像亲身经历过一般记忆犹新。花香清幽,花园一直蔓延到天际,女孩儿在这美丽的院子里遇到一位如天使般美丽的女子,她就是女孩儿过世的母亲……是不是这样的情节,其实我自己也没什么信心。读者可能会想,既然不确定那就再看一遍嘛,但是我做不到。我心里害怕,完全没胆量再翻开那本书了。那《秘密花园》超越了故事的领域,成为亲身体验过的美好记忆,封存在我心中。如果在书店买到它,而内容又与我记忆中的相悖……就算内容一样,作为一个成年人去重读,结果不像当年那么深受感动的那一瞬间,我无疑会失去心中珍视多年的宝贝。读者心中肯定也有一两件这样的宝贝,譬如童年郊游时看到的湖水的辽阔、篝火晚会上火焰的美丽。若特意去故地重温当时的震撼,在已经成年的你眼中,那个湖比起琵琶湖怕是小得多了,火焰的颜色也没了当年的绚丽。恰恰是这一瞬间,你幼时的记忆开始褪色,宽广的湖泊、绚烂的火焰永远不会再在心中苏复。这都是现实在作怪。我正是因此才不敢再去阅读《秘密花园》。一旦读了,肯定会改变现在的记忆。所以我一直尽量避开这本书,总是留意不要靠近摆放少女小说的书架,如果在电车上听到小孩子讨论《秘密花园》也会马上塞住耳朵。我这人有些怪癖,例如极度怕水、害怕傍晚,而《秘密花园》也是我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之一。当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其中肯定潜藏着什么特别的原因,或许那本书是我从喜欢的女孩儿那里借来的,又或者是因为它显示出我想逃避现实的心境……原因暂且不去追究。在不断思考这奇妙害怕的过程中,记忆的神奇渐渐占据了我的心。如果心中保存的记忆与现实出现很大的落差,人们会如何应对呢?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写出了《毕业照》,无奈记忆之神奇仅靠一个短篇是写不尽的,所以我一年后又创作了《遥远的记忆》。也是在那时,我打算围绕“记忆”这主题创作几部短篇集。今天或者昨天的记忆自然不值一提,基本都是二三十年前的记忆,而好的记忆往往不够引人人胜,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又常常雷同,一年能写出两个故事已是求之不得,有时甚至一整年憋不出一个字来。

本拟两年完成的内容,最后用了将近四年,这都是因为题目的特殊。这本书真是来之不易。

因要决定作品的收录顺序,我将之挨个重看了一遍,不知不觉被一种喜悦包围。本想再写一些,最终汇成一本全部以记忆为主题、有二十篇左右的厚书,但那恐怕要再花五年甚至十年才行……到了那时,文思都枯竭喽。这本书虽然借了小说的外形,其实里面有一个等身大的我。创作期间,文字功力的提高固然重要,我自身的成熟也是个必备条件。就像以照片来记录成长过程一般,每年写一个的尝试也让人为之人迷。话说回来,若我真能相信人类将于一九九九年灭亡的传说,大概就不会在这件事上花九年了。

不过,这部作品集到底属于什么范畴呢?虽然看题目就能感知其中恐怖,但我绝不是为了描写恐怖而写的。将其简单归类为恐怖小说,非我本意。有鉴于此,我将装订工作交给了峰岸达先生,只因他设计的画面总能呈现出温暖的感觉。托他的福,这本书最终完成并走到很多人身边,借此表示我由衷的谢意。

在一个想停留在记忆中的秋风送爽的午后

高桥克彦

第一时间更新《绯色的记忆》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