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四年正月十三日,德宗李适就收到了一份“新年贺礼”——李希烈派大将李克诚打下了汝州城,然后派出别动骑兵四处游击劫掠,先是攻下尉氏(今河南尉氏县),紧接着又包围了郑州,对东京洛阳形成了包抄之势。洛阳震恐,百姓纷纷逃亡,躲进城外的深山老林;东都留守郑叔则立刻率兵进驻西苑,高度戒备、严阵以待。

李适感到无比震惊——一旦洛阳沦陷,那长安就岌岌可危了。

更让天子和唐朝中央感到无奈和耻辱的是:由宰相关播力荐、被视为有将相之才因而特意派驻前线的汝州别驾李元平被俘之后,一见到李希烈就吓得屎尿失禁,弄得满地污秽。李希烈又好气又好笑地骂道:“宰相瞎了眼,居然把你当成我的对手,何至于把我轻视到这种地步?”

李希烈骂得没错。

每当天下不宁、时局动荡之时,朝堂必有无能之辈,而中枢亦必有弄权之臣。家国社稷的灾难往往与中枢政治的黑暗互为表里,历朝历代莫不皆然。玄宗之际外有安禄山,内有李林甫、杨国忠;肃、代之际外有安史余孽及吐蕃入寇,内有李辅国、鱼朝恩、程元振、元载……而眼下的德宗一朝既然落到了诸藩皆叛的境地,则朝中自然会有关播这样的无能宰相,也自然会有比关播更为可怕的弄权宰相,他就是卢杞——当朝第一宰相。关播是被卢杞引荐的,其实也就是他的应声虫。

卢杞此人据说长得奇丑。关于他的容貌问题长安坊间还流传着一则逸闻。说的是郭子仪晚年接待客人时,姬妾侍女总是成群相拥环绕在侧,极尽奢华也极尽声色。唯独每次接待卢杞之前,郭子仪都不得不把所有侍妾全部屏退。别人问郭子仪,会见别的客人都没这么夸张,为何单单见此人要如此煞有介事?郭子仪苦笑,这不叫夸张,也不叫煞有介事,这是怕那些妇道人家一见卢杞尊容,忍不住非议讪笑。日后此人若是得势,郭氏岂能逃过灭顶之灾?

这则流传甚广的逸闻起码证明了三件事:一、卢杞的容貌的确已经丑到震人心魄的地步;二、郭子仪的谨小慎微实在是无人能及;三、郭子仪不但很在意卢杞的容貌,而且他已经洞穿了此人的内心——他认定卢杞必是一个野心勃勃、胸襟狭小、睚眦必报之人。

事实证明郭子仪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卢杞巩固相权独揽朝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踏着其他宰相和大臣的鲜血。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陷害、排挤、倾轧、报复。宰相杨炎和御史大夫严郢等人,都先后死在他的手上。卢杞除掉了其他宰相之后,知道依照惯例,天子不会不提拔其他朝臣为相,于是就向德宗主动推荐了时任吏部侍郎的关播。他给关播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木偶——纯粹坐在那里摆摆样子的木偶,不但不让关播插手政务,连话也不让他随便说。

有一次德宗召集宰相议事,卢杞侃侃而谈,关播忍不住也想畅所欲言,刚刚要站起来,就看到了卢杞那令人不寒而栗的目光,只好硬生生地把话吞进了肚子里。会后卢杞立刻向他提出严重警告,说:“正因为你这个人恭谨少言,我才引荐你当宰相,刚才你怎么可以想发言呢?”

从此关播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有这样的两个宰相盘踞中枢,天下之事可想而知。可偏偏当今天子却对卢杞宠信有加,事无巨细皆与其商议定夺。当李希烈威胁洛阳的消息传来,德宗皇帝第一个反应就是问计于卢杞。

卢杞用一种举重若轻的口吻说:“李希烈年轻气盛、居功自傲,部将们肯定都不敢劝他。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携带陛下诏书,前去向李希烈当面剖析祸福利害,李希烈定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中央可以不废一兵一卒而把他降服。颜真卿是四朝元老,忠贞正直、刚毅果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实在是此行的不二人选。”

德宗频频点头,觉得卢杞讲得很有道理。

诏书颁下,满朝文武尽皆失色。所有人都觉得,卢杞这么做无异于让年过古稀的太子太师颜真卿去送死。

没错。

卢杞就是要让他去送死。

从当上宰相的那一天起,卢杞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把朝中有威望有资历有水平有魄力的人一个一个除掉,好让自己永远待在宰相之位上。

很不幸四朝元老颜真卿就是这么一个有威望有资历有水平有魄力的人,而且还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之一。

这样的人不除,卢杞寝食难安。

所以卢杞一直在盼望着这一天。

所以卢杞发自内心地感谢李希烈给了他一个这么好的机会。

颜真卿义无反顾地上路了。行前给儿子留了封遗书,只写了六个字:“奉家庙、抚诸孤。”

颜真卿走到洛阳时,东都留守郑叔则劝他拖延时间,看天子会不会改变主意。颜真卿说:“这是圣旨,岂能逃避?”到了许州(今河南许昌市),他果然被李希烈拘留,从此再没回到长安。在被囚禁了一年零七个月后,亦即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八月,颜真卿被李希烈缢杀于蔡州。

建中四年正月二十一日,朝廷以哥舒翰之子、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为东都、汝州节度使,率兵万余人,会同各道征讨李希烈。二月二十五日,哥舒曜克复汝州。李希烈率部退守蔡州。四月十四日,德宗诏命哥舒曜乘胜进兵。哥舒曜率兵行至颍桥镇(今河南襄城县东北),突遇倾盆大雨,不得已而退驻襄城(今河南襄城县)。李希烈命部将李光辉攻打襄城,被哥舒曜击退。

哥舒曜总算遏制住了李希烈的势头,也暂时解除了东都洛阳遭受的威胁,但随后的几个月里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政府军在河南、河北两个战场上都没能取得任何进展,整个战局一片混沌。

日渐陷入泥潭的战争首先带来的就是庞大的军费开支。其时河东、泽路、河阳、朔方四军长期驻扎在魏县与河北诸镇相持,而神策军及永平、宣武、淮南、浙西乃至剑南、岭南的十余镇军队,皆环绕在淮宁战区周围与李希烈相持,这些军队的日常粮饷和后勤补给本来就已经给朝廷造成了沉重负担,加上旧制规定,各道军队只要离开本镇,一切费用全部由中央的财政总署供给,而德宗皇帝为了表示对参战将士的体恤,又额外补贴一份“酒肉钱”,况且各军本道给予士兵的每月粮饷又照发不误,这样一来等于所有出征将士每人都能得到相当于平时三倍的军饷。这对于原本捉襟见肘的中央财政无异于是雪上加霜。更有甚者,各道军队还利用这些政策漏洞大发其财,总是频频借故离境,但一出本道边境便按兵不动,实际上并未参战,却照样享受三倍军饷。

天子李适无奈地发现,这场令人诅咒的战争不但使得整个帝国深陷泥沼,而且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也正在变成一个可怕的吞噬一切的黑洞。

当然,朝廷总是有办法的。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在面临战争灾难的时候总是善于把它转嫁给民间的百姓。

李唐王朝自然也不会例外。

建中四年六月,判度支(财政总监)赵赞奏请德宗,随后出台了两项新税法——税间架和除陌钱。所谓“税间架”,实际上就是房产税,规定每栋房屋以两根横梁的宽度为一间,上等房屋每年每间征税二千,中等一千,下等五百;税务官员拿着纸笔算盘挨家挨户实地勘算;若有瞒报者,每隐瞒一间杖打六十,举报者赏钱五十缗(一缗一千钱)。而“除陌钱”则相当于交易税,无论公私馈赠还是各种商业收入,每缗征税五十钱;若是以物易物,亦当折合时价按照相同税率征收;隐瞒一百钱,杖打六十、罚钱两千,凡有举报,赏钱十缗,由偷漏税者承担。

新税法颁布实施后,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可民间却怨声载道。

不过百姓的声音从来都是微弱的。

天子一般听不见。

只有当这样的声音缓缓酝酿、日渐聚拢,最终汇成改朝换代的轰天巨响时,统治者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

而李唐王朝的这声巨响将在九十年后由一个叫王仙芝和一个叫黄巢的人喊了出来。

所以此刻的德宗李适根本听不到。

眼下光诸藩称王称霸的叫嚣就已经够让他头疼了。

就在李适暗自庆幸军费终于有了着落的时候,一场让他不仅头疼而且心胆俱丧的兵变悄然而至……

这一年八月初二,李希烈亲率三万精锐军猛攻襄城,哥舒曜向朝廷告急。德宗急命淮西招讨使李勉遣兵增援。李勉认为李希烈此次倾巢出动,总部许州必定空虚,因此向德宗上奏:“由神策军大将刘德信和宣武军大将唐汉臣直取许州,则襄城之围自解。”为抓住战机,李勉未及等到朝廷下诏便命二将出兵。九月十二日,刘、唐二军进抵许州城外仅几十里处时,德宗皇帝派遣的宦官追上了他们,责备他们违抗诏令、擅自行动。二将无所适从,只好沮丧而回。半路他们突遭叛军李克诚伏击,士卒死伤过半,唐汉臣逃奔大梁(即汴州,今河南开封),刘德信逃奔汝州。

政府军援兵既破,李希烈顿时更为猖獗,一边继续围攻襄城,一边派遣游击骑兵往洛阳方向一路洗劫,兵锋直抵洛阳南面十里处的伊阙(今河南伊川县)。李勉急命部将李坚率四千人增援洛阳,李希烈派兵阻断他的后路,使其无法回防。宣武军的兵力顿时更加空虚,而襄城的形势也愈发危急。

眼看中原战场连连失利、东都洛阳岌岌可危,德宗李适只好征调关内的泾原各道军队紧急增援襄城……

第一时间更新《天裂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