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资吸引着大量股民在股市中搏杀,但由于不同的人在经历、年龄、职迚、经济收入、所处环境、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不同类型的人对于购进股票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在风险面前有着不同的承受能力。比如,一个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的个体经营者,肯定要比一个挣月薪的职员有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再比如,一个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的人和一个遇到一点不顺心的小事就愁眉不展的人招比,前者肯定比后者能够承担更大的风险。了解自己对风险持什么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不同的投资行为和不同的投资组合在风险程度上有很大差异,投资人按照自己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投资行为和投资组合,才能避免赔本给自己造成的无法承受的打击。如果你属于一个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很低的人,却选择了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和投资组合,那么,你在心理上和财务上都将无法承受可能赔本的打击。

对于一个腰缠万贯者来说,如果你现在手头有几十万元甚至更多的银行存款,与此同时每月还有正常稳定的经济收入以维持较高水平的家庭生活,那么,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应该是很强的,至少损失几千元对你来讲是微不足道的。同样,即使投资股票赚上几千元,你也不会觉得过瘾。如果真是这样,你在确定购买股票数量时,最好采取追求最大收益的思维方式。这样做的结果,可以使你在自己能够承担的风险范围内得到尽可能大的满足。因此,你应该在众多选择中排选盈利最多的方案。也就是把盈利多少的可能性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

对于一个实力平平者来讲,如果你目前手头只有一两千元存款,而且每月正常稳定的经济收入只能维持一般水平的家庭生活,那么,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应该是很低的,几千元的投资损失会使你多年的积蓄付之东流。同样,如果在股票买卖中能赚到几千元钱,你将从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即使是只赚几百元钱,你也会十分高兴。在这种情况下,你在确定购买股票的数量时,还是采取追求最小风险的思维方式。这样,可以使你在不冒太大风险的前提下从事股票交易。因此,你应该以众多选择中挑选风险最小的方案,也就是将风险的大小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

日常生活中,往往还有这样的人:几乎在办每一件事情之后,总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后悔感,就拿做股票买卖来说,这种人在股价上涨、赚到钱以后,会为当初在价格低时为什么不多买一些而后悔不已;同样,在股价下跌、赔了钱之后,我们也会听到他在为当初在价格较髙时为什么不抛出股票而唉声叹气。如果你属于这种人,无论手头有多少钱,你还是远离股票市场为好。如果你生性难攻,又经不住股票交易的诱惑。那么,在决定购买股票数量时,最好采用追求最小后悔程度的思维方式。所以,对于股票,你最好采用小批量购入的方案。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将来你的后悔程度最小;如果股价下跌了,你会觉得幸亏当初没有过多买入;如果股价上升了,你也不至于过分后悔,因为小批量购进的股票也能使你多少赚一些钱。总之,谨小慎微者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如果盈利的期望值为正数,要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多买一些股票;而在盈利的期望值为负数时,应相应少买一些股票。当然,盈利的期望值在实际操作时很难掌握。不过,你只要按下述原则去做,即:在某种股票的价格处于上升期间时,可以多买一些;而在某种股票的价格处于下降时期时,千万不要多买,你就不至于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

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不同类型的投资者购入股票所应确定的不同思维方式。同样,一旦风险降临,损失不可避免时,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也有不同的对策。小投资者大都会抛出手中的全部股票,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这叫单纯止蚀。我们在“李代桃僵”一节中已有所介绍。但对于一些实力雄厚者,则不满足于此。他们希望,能够控制风险,利用风险,在风险中弥补受到的损失,并且有所盈利。这对于小投资者来讲是不可思议的:风险来临,躲避尚且不及,不赔得太多就是好事,怎么还能利用风险呢?实际上,在股市中确有这种操作方法。这就好比在作战中,敌人派来了间谍,大多数将领都会把他杀掉或囚禁,而髙明的将领则会利用他,控制他,通过敌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三十六计”中,这一着被称为“反间计”。

“反间计”是《三十六计》中第六套败战计的第三计:“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意为:在欺骗敌人的手段中又布置一层“迷雾”,顺势利用敌垒内的间谍辅助我做工作,就可以有效地保全自己,争取胜利。两军交战,敌必派间谍来窥探我方,我或者厚贿赂之,反为我用;或者佯为不觉,把假情况显示给他,再放他回去,那么敌人的间谍就为我利用了。运用反间计,要了解敌方将领对所知情报的反应和采取的行动。想办法使敌人向着有利于己的方向行动,利用敌人的错误达到取胜的目的。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之后,西平蜀,南平汉,声威大振,只有江南一带的南唐政权尚未臣服。南唐后主李煜亦感到势孤难敌,就派弟弟李从善去朝见宋君,表示愿去掉南唐国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使臣来往不受限制,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宋太祖念念不忘要征服南唐。

李煜手下有位勇将叫林仁肇,极力主战,要和宋朝比试髙低。宋太祖也知道他勇敢过人,不敢轻敌,暂时不去进攻南唐,但私下里积极筹划,必欲除之而后快。

这时,李从善又来宋朝见,宋太祖時意把他留住,封他为泰守军节度使,李煜觉得,弟弟留在宋朝,可以探听消息,便允许从善久留宋朝。

为了除掉林仁肇,宋太祖特派一位善画的使臣过江访问林仁榮,回来之后,便绘了一幅他的画像,悬挂在宫中,李从善入宫朝见宋太祖,忽见有林仁肇画像挂于墙上,忙向内侍询问。内侍故作神秘,含糊应付,半晌才说:“足下既已在京供职,同朝之臣,不妨直言。皇上甚爱仁肇之才,特赐诏谕,令他前来,仁肇已经答允,先送此像为实。”又说,“闻皇上已把一公馆赐与林将军,将来,至少要封一个节度使呢。”

李从善听在耳中,记在心上,便遣使回报南唐。李煜得信,马上传召林仁肇,问他是否受过宋太祖的诏谕。林仁肇不知底细,连声否认。李煜却已先入为主,也不打探清楚,怀疑仁肇有意欺蒙。当下赐他酒宴,暗下毒药,回家不久,便七窍流血而死。大敌既除,宋太祖即下令进军江南,终把南唐灭掉了。

宋太祖施用“反间计”成功,在于他巧妙地利用了敌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对于股民来讲,风险即是一个最大时敌人。对于一些有较丰富股票买卖经验且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希望在风险中也能赚到钱,即利用风险得利。这便是股市中的“反间计”。下面,笔者就介绍两种有关的方法。

方法一:加倍止蚀。指在预期股价上涨、而实际股价却在下跌时,不仅将刚刚买入的股票抛出,而且将以前买入的股票也拋出,从丽达到总体上盈利的目的。例如:某位投资人在某种股票价格为20元时买入了100股,以后该股票价格逐渐上升到40元。这时候,这位投资者预料价格仍会上升,因此,又以40元一股的价格买进100股。但是,此后股价却反升为降。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时还看不准股价下降是大势,还是小势,或是临时调整,于是他开始盘算把手中的200股股票在什么时候卖出才能稍有盈利了。因为他手中股票的买入成本为6000元,平均成本为30元,所以,只要在30元的价位卖出手中的全部股票即可保本,只要在比30元高的价格卖出,即可有钱可赚。当他心目中有了这个底数以后,他就可以静观动静。如果该股市价格在30元以上可以改变趋势,他就应该而且确定是大势所趋时,他再抛出手中的全部股票。这就是典型的加倍也蚀法。釆用这种操作方法,必须对自己手中股票的平均成本心中有数,以便确定抛出的价位。

方法二:摊平止蚀法。该方法适用于经验非常丰富、资金实力极其雄厚的投资者。这些人往往不仅把眼点放在这一轮的胶价变动之上,而且同时还关心下一轮股价的变化。他们希望在股价下降时求得账面上的盈利,然后在股价上升时将账面盈利变成实实在在的盈利。

例如,一位投资人在某种股票价格为20元时实进100股,本来以为股价能够上漆,谁知股价却背道而驰,从20元降到15元。这时候投资人已经预感到股价会继续下跌,于是他迅速抛出手中的100股股票,收回资金1500元,实际亏损500元。接下去,他并不转移投资方向,而是继续盯住该种股票价格的变化,当股价降到他认为不可能再嵌的价位,比如,降到5元时,再用500元买进100般。现在,和以前相比,他手中持有该种股票的数量没有变化,都是160股,但却同时收回了1000元钱,即获得账面盈利1000元。因为这位投资人手中股票的平均成本为10元,所以,只要股价在今后能够涨到10元,抛出股票即可将1000元的账面盈利变成现实。这就是典型的摊平止蚀法。

在实际操作中,股价走势一旦形成,就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如跌势形成,人人都可对跌势做出估计,那么,在跌势中,股价的反弹会非常有限,在下跌趋势中加码买进,如若看不准,就会被潮流所卷进,越陷越深,亏损不但未补回,反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摊平的次数越多,各个价位距离越近,则损失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有丰富市场经验且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投资者。

上述的两种“反间计”可以说各有利弊,股票投资者应在实际操作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但这两条对策,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只适用于投资大户。对于广大中小股民来讲,还是运用单纯法最妥当,因为“反间计”虽然有效,但风险也很大,中小投资者往往不能够明确断定股价的趋势,也没有能力承担太大的风险,故而不应使用这两种方法。

第一时间更新《三十六计与股市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