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许多事情人们很难把它们明确划分开来,如雄心与野心、自信与自大、虚心与虚伪等等,在股市中,也.有这样的事物,那就是投资与投机。

一般地说,投资指的是利用资金购买股票,目的在于获得股利及长期资本利益的活动,而把愿意承担一种不可避免的风险,为求得短斯的买进和卖出差价的活动看作投机。在股市上,任何投资都具有一定的投机性,而且,某一个人的.投机往往就是另一个人的投资。

投机与风险同在。进行投资时,存在着各种风险,因此,要掌握机会采取行动,仔细地衡量一个好的或者是坏的机会,这便是投机政策。所以,在股票市场中,风险总是存在的,投机也就不可避免和不可缺少。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如梁没有愿意承担风险的投机者的存在,新股票就不能发行,股票交易也无从进行,可以说,没有投机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金融市场,也就没有股市。

如果非要对投资和投机进行区分的话,那么这二者之闻的区别恐怕主要有5种:一是动机不同。投资者买卖股票的目的在于获取股利及长期性资本利益,而投机者只求短期资本利益,因此投机者更愿意股市在短期内有很大起伏。二是持有股票的气息那不同。投资者持有股票时间较长,投机者持有股票期限较短。三是决策所运用的情报多少不同。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要运用相当多的情报进行分析研究,而投机者所用的情报相对来讲比较少。四是分析方法上的不同。进行投资时要全面地进行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并以基本分析为主,而投机时是用技术分析方法。五是承受的风险不同。投资者不愿承受较大的风险,较重视投资的安全性,投机者为求得较大的利益,愿意承受较大的风险。

长期以来,普通的中国人一般都把投机看作是“种资本家所特有的不道德的投机倒把行为。”其实,投机在股市中是不可避免的正当交易行为,况且,正如世界上许多事情难以说清道明一样,一个人看上去是投资者,实际干了一些投机交易,一个人看似投机者,而他的行为又是投资者特有的。谁是谁非?没人能说清。股市不仅仅需要投资,也同样需要投机,因为它无形中促进了股市技术性的运用,具有稳定市场及活跃市场的功能。由于投机的持续进行,形成了股市繁荣的一股力量。所以,在西方国家,并不反对股市投机。他们所反对的,是股市中的另一种行为,那就是赌博。

股市中的赌博,是指仅靠机会或偶然性,冒无需冒的风险而进行买卖股票的活动。赌博与投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投机者也冒风险,但这个风险是投机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自己可以承受的,而赌博者则不分青红皂白,不考虑风险的大小和自己承受能力,一味蛮干。他们中有的人为丁发横财,不惜投入自己的全部资产,有的为了牟取暴利,竟不惜采用非法手段。要么飞黄腾达,要么一文莫名,不给自己留一丝退路。这在《三十六计》中,称“上屋抽梯”。

“上屋抽梯”是《三十六计》第五套并战计的第四计,“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意思是:在作战中,故意暴露破绽,给敌人方便条件,引诱它深入我方……,切断它的前应后援,就可以置衆于死地。“上屋抽梯”有对敌、对己两用,对敌是利诱、围歼,对己则是敌意使军队置于死地,有进无退,以此来激励将士与敌人决一死战。韩信的“背水之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张耳等人,率军五六万人,进攻赵国。赵王歇和主帅陈余集结30万兵在井陉(今河北省井陉县)迎击汉军。当时,汉军不仅人数少,而且有一半是招募来的,缺乏训练,更没有作战经验,再加上长途奔袭,人困马乏,因此赵军占有绝对优势。但韩信胸有成竹,他针对双方形势,做了与众不同的安排。

韩信从军中选出两千精骑,每人手持一面红旗埋伏在山谷间,命令他们:“明日两军交战,赵军见我败走,必然倾巢出动追击,你们火速杀入赵营,插上我军红旗。”然后,他又命张耳分兵一万,在绵延河东岸背水扎营。张耳大惊,忙说:“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这样扎营,我军怎可以少胜多?”韩信则坚持自己的命令,张耳只好引兵而去。

第二天拂晓,韩信率军杀向赵营,两军厮杀在一起。过了一阵,韩信命手下撤退,赵军以为汉军支持不住,想一口气吃掉韩信,便空营而出,十几万人漫山遍野向汉营杀来。韩信引军退到河边与张耳会合,见赵军尾随而来,便对士兵们说:“前有河水,后有追兵,我们与其掉到河里淹死,不如与敌死拼,求得生路。”汉军听主帅一番话,无不以一当十,拼死战斗,赵军不能得胜。此刻,两千轻骑顺势攻入赵营,换上汉军的红旗。赵军一见大营被占,前后受攻,立刻军心涣散,无力再战。汉军趁机追杀,陈余被斩,赵王歇被擒,赵军一败涂地。

战后,将领们向韩信请教得胜原因,韩信说:“兵法云:‘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把军队安置在后退无路的‘死地’,才能使他们人自为战,拼死冲杀,不如此,不可以战胜强敌。”将领们都十分叹服。

可里,此计是一种“激将法”,将士兵置于死地,他们反而会放下一切包袱,奋勇作战。不过,对己方运用此计,—定要策划周密,搞不好,就会像“失街亭”的马谡一样,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

股市如战场,很多军事原则都可以用来指导股票投资。但“上屋抽梯”却是一个例外。因为,对于广大股民来说,投身于股市无一不是想获得丰厚的利益。当然,股市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股市中也没有常胜将军,任何人都可能在股票市场上蒙受损失。但“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你从失败中得到启发,及时调整对策,更重要的是,只要你元气不伤,保有一定的资金,你就完全可以在未来的股市投资中东山再起。而完全不必像一些赌博者那样,不厫一切地投入股市。他们也许会因此而财运亨通,但更多的人却是从此在股市上销声匿迹。这对于股民来讲是非常划不来的。所以,股民们应该牢记。在股市中蒙受损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保住实力,以图将来,万不可对自己施用“上屋抽梯”之法。

也许有的股民朋友要问我也知道在投资中不能孤注一掷,可是股市风险莫测,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血本呢?为了回答这个何题,现给大家介绍一种“保本投资法”。

保本投资法是指避免血本耗尽的一种操作方法。投资人打算获得多少利润及愿意承受多少风险,都是事先预定好的。保本投资中的“本”,并不表示投资人用于购买股票的总金额,面是“不容许亏蚀净尽的数额”。因为用于购买股票的总金额,人人不同,即使购买同种类型、同种数量的股票,不同的投资人用的金额也不一样。通过银行融资买进的投资人所使用的金额,就只有一般人所用的金额的一半面已。以垫款买进的投资人所用的金额,更是远低于一般投资人所用的金额。所以“本”并不指买进股票的总金额。“不容许亏蚀净尽的数额”,是指投资者心目中主观认为在最坏的情况下,不愿被亏掉的那一部分,即所谓停止损失点的基本金额。

保本投资法的理论依据是:任何人的钞票都是有限度的,因此,它的关键不在于买进的决策,而在于卖出的决策。为了做出明智的卖出决策,保本投资者必须首先订出心目中的“本”,珣不容许亏损净尽的那一部分5其次,必须确定获利卖出点;最后,必须确定停止损失点。例如:如果一个股票投资人心目中的“本”定为投资总额的1/2,那么他的获利卖出点即为所持股票市价总值达到最初投资额的150%时,这个股票投资人可以卖出持股的1/3,先保其本。然后,再定所剩下持股的“本”,比如改定为20%,它表示剩下的持股再涨20%时,再卖掉其中的1/6,即将这一部分的“本”也保下来了。以此类推,再定出还剩的持股的“本”。上述获利卖出点的确定是针对行情上涨时所采取的保本投资策略。

至于行情下跌时,则要确定停止损失点。停止损失点是指当行情下跌到达股票投资人心目中的“本”时,即予卖出,以保住其最起码的“本”的那一点。比如,假定一个投资人定立的“本”的那一点是其最初投资额的80%,那么行情下跌20%时,就是股票投资人采取“停止损失”措施的时候了,这时就应该马上退出以免蒙受过分的亏換。这就是保本投资法的关键在于卖出决策的道理所在。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经济景气欠明朗时,股价趋势与实质因素显著脱节时,放及行情变化怪异难以捉摸时。使用这种操作方法的人,切忌贪得无厌。

随着股市投资在我国的日渐兴盛,社会上也出现了一部分赌博于股市的人。他们为了发横财,不择手段,甚至不惜采取非法伎俩。1991年11月,深圳市某区法院就查处了一起借用他人身份证认购上市新股的案子,被告人被处以罚款惩罚。靠赌博致富的美梦终究难成。综观当今国际股市,在众多成功者中,除极少数人外,都是具备健康投资心理的明智人物。香港的李嘉诚就是一个。

李嘉诚是港澳十大富豪之首。他经营的地产、金融、酒店、石油、电力等业务遍布五大洲。他在香港的五家上市公司共占恒生指数成分股市值两成,他在海外的投资亦难以确计。然而,他并没有因财大气粗而忘乎所以,轻举妄动,仍然处处小心谨慎。

1978年,李嘉诚开始向英资公司进军。他把目标对准了有“洋行王匯”之称的怡和集团身上,并把怡和主将之一的“九龙仓”作为主攻方向。他不声不响地买入股票,一年多来,他已收购2000万股,股价已由十几元涨到四十元。然而此时他发现,“九龙仓”仍具与他抗衡的极强实力,如果蛮于,只会鱼死网破。于是他当机立断,1979年9月,他以每股36元二次将2600万股转让给了船王包玉刚,转手赚了5000多万元,不久便成功地收购了另一家大公司“和纪黄埔”。东方不亮西方亮。试想,如果他不顾一切地与“九龙仓”拼下去,他能不能有今天的成功恐怕还是个问题。

李嘉诚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具备健康的投资心理,“上屋抽梯”是典型的赌徒行为,应加以摈弃。

第一时间更新《三十六计与股市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