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律太后虽然差点儿和辽世宗刀兵相见,但考虑到整个契丹王朝兴衰,她还是选择停止战争,正式承认了世宗的帝统。于是辽世宗终于成为名正言顺的辽国皇帝。后来他为了巩固帝位,软禁了述律太后和耶律李胡。但是在辽世宗执政的短短三年间,还是发生了数起宗室叛乱。那么辽世宗的统治为什么会如此不稳呢?

前面讲,世宗皇帝虽然把太后和叔父囚禁了,可是他的日子过得也实在是不舒服。为什么呢?因为他这个帝位是捡来的,这帮所谓的从龙功臣们,并不是真心拥戴他。为什么让你当皇上呢?因为没别人。我们绝对不能允许耶律李胡继位,他一继位大家伙儿都得去陪伴先帝,这个咱受不了。当时没别人能对抗李胡,矮子里拔将军,就是你了。等世宗皇帝一继位,大臣们的不臣之心就全暴露出来了。

契丹人很有意思,我们翻检史书,会发现他们好像只有两个姓,一个是耶律,一个是萧,没见过别的,其他姓的大臣一般都是异族。后族姓萧,皇族姓耶律。姓耶律的最起码跟太祖皇帝当年是一个氏族的,不像中原王朝,皇上姓赵,但姓赵的不都是皇族。契丹人可能本来人口就很少,一个氏族都姓耶律,就都是皇族,都有过一把皇帝瘾的资格。你姓耶律我也姓耶律,论辈分我比你大,我为什么不能当皇帝?有辽一代,皇族叛乱的事非常多。

中国古代,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分封,行郡县,分封制就基本告别了历史舞台,三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朝代——西汉、西晋、明,搞分封,出事的概率是百分之百。如果让皇族们掌握了实权,特别是掌握了兵权、财权,他那个皇帝瘾肯定给勾上来,所以发生了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初靖难之役。当然明朝靖难之役是地方藩王燕王朱棣赢了,把正统的皇帝推翻,自己做皇帝了。所以搞分封,让宗室诸王手里有兵有权,对皇帝的“维稳”是非常不利的。一般中原王朝册封宗室的原则是封而不建,原本封邦建国,谓之封建,但朝廷封而不建,皇上封你为齐王,你就是享有爵位、俸禄和相应的政治待遇,但你不是齐地的最高长官,齐地的军政民政你无权干涉。到了明、清两朝,宗室王爷们的封号都不用古国名,秦王、齐王、楚王、赵王,都没有,改用美称,恭亲王、醇亲王、怡亲王……谋国你想都别想。中原王朝比较好地解决了宗室问题。但因为北方游牧民族是家族统治,宗室诸王的权力太大,终辽一代,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耶律氏宗室叛乱的事时有发生。

契丹的另一个大氏族是萧氏。我们听评书演义,比如《杨家将》,最熟的就是萧太后。有辽一代,十几个皇后全姓萧,唯一的例外是世宗的皇后——汉族的宫女甄氏。你要说萧太后,得指出是哪位萧太后(评书演义里说的萧太后,是指辽景宗的皇后萧燕燕,我们后面会讲到),否则你光说辽朝的萧太后,辽朝后族全姓萧,都是萧太后。为什么后族姓萧?述律后辅佐太祖建国,功劳太大,太祖皇帝说,我的皇后的功劳太大了,你看我这帮弟弟多坏,整天造反,反了三次,还是我这帮舅子好,他们忠于我,因为他们知道当皇帝没戏。太祖皇帝自比汉高祖刘邦。刘邦自己讲过,连军百万,攻必克,战必取,我不如韩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往前线运送军需粮饷,我不如萧何。但是这仨人我都能用(也不知道这仨人为什么听他的),所以我得天下。这仨人里谁是老大呢?显然是萧何!坊间传说,韩信都是萧何追回来的,因此他的功劳最大。汉朝一建立,萧何做丞相。辽太祖建国之后,就赐后族萧姓,希望他们像萧何辅佐汉高祖那样来辅佐自己。以后耶律氏做皇帝,萧氏做宰相。

皇上全姓耶律,宰相基本上全姓萧,这些耶律和萧们,都是国家的贵戚宗亲,都想过过皇帝瘾,所以,世宗皇帝的皇位还没坐稳,这些从龙功臣们就跳出来了。这帮人觉得,我们这儿不像中原王朝,父死子继,契丹的皇位好像谁胳膊粗、拳头大谁就能坐。那我练练粗胳膊大拳头不也能坐吗?过一把皇帝瘾总是件很不错的事。

第一时间更新《塞北三朝·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