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律太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有人说她是有勇有谋的开国皇后,有人说她是冷酷无情的断腕太后,还有人说她是不明是非的偏心母亲,她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宠爱最不成器的小儿子耶律李胡。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评价述律太后的一生呢?

述律太后的一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很不平凡。史书记载:“述律,本回鹘糯思之后。”(《辽史外戚表》)她本不是契丹族,而是回鹘商人的后代,辅佐太祖,艰苦创业,把契丹由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发展成雄踞中国北方的一个大帝国,契丹最后帝祚九传,享国二百一十年,所以她对于建立契丹王朝的功劳是绝对不能抹杀的。那为什么老太太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做出了这么一个错误的选择?干吗非得跟耶律李胡没完没了?明知道偏怜之子不保业,耶律李胡不成器、不着调,干吗非要让他当皇帝?实际上,从深层次看,这里边体现了契丹在开国之初的价值取向问题。述律太后包括耶律李胡这一派人代表着契丹的传统旧俗,代表着草原文化、游牧文明。她为什么死活不让耶律倍当皇帝?前面讲过,耶律倍倾心汉化,崇拜孔子,穿中原衣冠,读四书五经,工于书法绘画,他的书画作品一直到宋徽宗时代都藏于秘府。虽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如果耶律倍承继大统会出现什么情况?契丹王朝彻底汉化,很有可能会昙花一现。因此,述律太后坚决不让他继位,而让耶律德光继位,应该说那次废长立幼是一个明智之举。耶律德光文韬武略不在耶律倍之下,再加上他跟随太祖皇帝出生入死,屡经战阵,后来又灭了后晋,应该说耶律德光比耶律倍更适合做辽太祖的接班人,所以这一点上,述律太后做的是对的。

但是,再往下发展,述律太后的偏执就明显起来了。这样的一个女人,出身于回鹘商人家庭,精于计算,当年辅助自己的丈夫,在艰苦创业的过程当中可能也体会到了掌握权力的快乐。我们看中国历史上大凡干政的后妃,对于她们来讲,最看重的东西就是手中的权力。述律太后在太祖皇帝归天,立了太宗之后,并没有放权。太宗皇帝承继大统时二十五岁,按今天的标准也是成人了,但太后还是干政。太宗皇帝一方面感谢母亲的栽培,没有您确实没有我的今天,我不可能做皇帝;另一方面,他也不满被母亲控制,所以兴兵南下,扬名立万,想让契丹的大臣们看看,我是会打仗的,是能打仗的,想把君权从母亲手里夺回来,结果死于班师途中。

太宗驾崩之后,述律太后的偏执可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为啥非要立李胡?谁都知道他是个废物。但也正因为他是废物,他对我的依赖就越强,他除了杀人、打人、骂人,啥都不会,他也就不会像辽太宗那样,一心想把权力抢回去,他名声越臭,就越依赖我。述律后觉得,这样的人符合自己的要求,他完全不会自立门户,甭管他多大岁数,都会听自己的。另外,汉民族是长子继承家业,而草原民族是幼子守家,契丹有这种传统,我们看后来的元朝帝位一直在拖雷后裔的手里,拖雷就是成吉思汗的幼子。

述律太后的晚年很凄凉,走得也很凄凉,不像她当年辅佐太祖、谋立太宗的时候那么风光。

第一时间更新《塞北三朝·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