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之本,一言也。一言而适,可以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刘向

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使用语言,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又渗透在语言之中,制约着语言的运用。社会文化背景,指社会场合,包括时间、地点、场合、气氛、事件背景、人事关系等。文化环境指一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风格与传统。我们在讲话中要善于运用这种社会大环境,来衬托自己说话的小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陈毅同志在一次报告中说:“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可以预见,解放全中国已经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了!解放上海,更是指日可待!(台下爆发雷鸣般的掌声)过不了几天,阿拉这些土八路可以到上海白相相了!(用生硬的上海话)”台下充满笑声,这样的话在那个社会环境和具体场合显得十分得体,而且出语幽默,又鼓舞人心。

切情切境,是成功讲话的重要条件。陈毅元帅对当时报告的场景氛围的辩证运用,打破风格的表面统一,从而很好地适应了“行将进入上海”这一题旨情境,应情应景,耐人寻味。

还有一些虽然不属于大的社会环境,诸如地点、实物,但它们一旦附属于某种社会力量所能施加影响的范围,就成了社会环境。例如在国家级的外交谈判中,地点的选择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在谈判双方的领土上轮换举行,或者选择第三国作为谈判地点。为什么这个问题会成为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朋友家里说话,总有一种客人心态,说话也总是显得拘谨一些,可在自己家里接待朋友,就无拘无束了。这种主人心态,就自然形成了一种优势,人们把它叫做“居家优势”。

交际中有时地点的改变也可形成不同的环境,从而有利于解决不同的问题,发表有针对性的讲话。例如有些领导者发现问题,往往请下属到自己办公室谈话。办公室是上级办公的地方,下属来到这里,很容易联想到上下级关系,于是便产生了一种“必须服从”的心态。这样,本来是对等的谈话,因为地点这一特殊环境的参与,就有利于一方,使对等的双方,变成主动与被动的两方。主动一方便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势头(当然这只是一种心理差异,绝不是“以势压人”)。以此类推,如果顾客与营业员发生纠纷,经理应巧妙地把顾客诱导进自己势力所能影响的范围——经理办公室。这样既可以避免事态的扩大,也可以使这位顾客与围观者隔绝,避免接受人群中一些不良反应而进一步增强不满情绪。所以,经理室实际上成了一个有利于处理问题的小社会环境。反之,如果为了加强联络,增进信任和友谊,领导人员则应走出“领导效应区”,到职工宿舍、食堂、俱乐部等地方去,以便于放开话题,无拘无束。这类非语言因素,有时正像看不见的磁场,有着极其强大的特殊效应。

可见利用合适的社会背景说话,可明显提高说话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有敏锐的思维和具有穿透力的眼光,去洞悉社会大背景,并善于利用眼前的实物、身处的地点营造有利于自己说话的环境。

说话的语境,即指语言本身所产生的说话环境、氛围等,是说话艺术中最不易把握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不同的言语表达不同的内容,产生不同的气氛,如果不注意说话的语境变化,我行我素,一意孤行,不知变通,不仅起不到说话的效果,有时反而会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

一位早年毕业于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退休老同志一并举行了一个欢送会。

与会同志和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美誉尤多。当轮到两位受欢迎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谢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赞誉作了深情的感谢。

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教师却并未就此打住,却由人们对另一位“先进”的赞扬引发了感触,并作了颇为欠妥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话犹未尽,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过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没有提你的名。”话语中带着一种不肯饶人而又让人难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师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怏怏不悦的尴尬气氛。

一位领导见势不对,马上接过话茬,想把气氛缓和一下。照理说,这时,他应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转而谈论其他。然而,他却反反复复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叫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在意,说没有评过先进,并不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如此等等,一席话等于是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作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变得更为尴尬。

介绍性致辞同社会场合的介绍语出于同样的目的,它要把被介绍者与听众带到一起,为他们建立一种友好的气氛,建立起连接双方兴趣的纽带。换言之,一篇介绍词,应当是向听众“推销”某个题目,“推销”某个演讲人。而且,还应注意用尽可能少的话语来完成介绍的任务。

下面几点可以帮助你组织好介绍词。

(1)精心准备

介绍词尽管很短,常常是不超过一分钟,但仍然需要作细致的准备。你要把你所了解的情况集中起来。一般来讲,介绍者的职责是正确的给主讲者提供报告的题目并且指出它同听众的兴趣之间有何关联。假如可能,应争取直接从主讲人那里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如果中间还要通过第三者,那就应该把这一信息写下来,在讲话前交主讲人亲自核对。

不过,你准备的重点恐怕还是在有关主讲者所具有的主讲资格问题上,这往往需要查找有关资料,询问有关单位,甚至向他的亲友进行了解。这样做的意义就是使你能够对主讲人的介绍正确而且具有权威性。值得注意的是,介绍的情况太多了也会让人厌烦,特别是琐碎重复的介绍。如主讲人是位博士,你却介绍起他的学士、硕士头衔来。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只点明他最近担任的最高职务,而不必罗列他大学毕业后担任的所有官职。最重要的是不要本末倒置,忽略了他事业上最杰出的成就而只谈他的次要成就。

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搞清楚演讲人的姓名。史蒂芬·利科克这位著名的加拿大幽默大师在他有趣的文章《我们今天晚上有……》中为我们描述了他有一次被会议主持人介绍的情形:“我们当中很多人都一直高兴地盼望着列罗伊德先生的到来。我们从他的书中似乎看到,他已是我们多年的老朋友了。我告诉列罗伊德先生说他的名字在我们全城已经家喻户晓,我认为这一点也没有夸张。我非常高兴对你们介绍——列罗伊德先生。”

你的准备工作必须具体,因为具体才能达到介绍的目的——提高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使之乐意听取主讲人要讲的内容。会议主讲人假如未做好准备便匆匆而来,那就只能作些含糊其辞、不得要领的介绍。

花上点时间,稍做些准备,就可以避免类似的只能给主讲人和听众带来遗憾的介绍词。

(2)即性自然

介绍词应当发自自然,让人听来好像是主持人的即景之作,不必过于严肃。有的主持人介绍词讲得太多以致使听众不胜其烦;有的则玩弄辞藻,对主讲人和听众滥加捧场;有的企图活跃一下气氛但开的玩笑格调不高。主持人如果希望自己的介绍词产生动人的效果,就应当避免类似的不当。

在介绍词中对主讲人过誉其美,效果也并不一定很好。

著名的幽默演员汤姆·科林斯曾说:“如果我遇到一位主持人向听众许愿说他们马上就会忍俊不禁,甚至会笑得在地上打滚,那可就糟了。因为这会使听众对我期望过高,弄得不好反而败坏听众的胃口。”

(3)表现热情

介绍词的致辞方式同其内容是一样重要的。友好之情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假如你能有意识地在宣布主讲者的名字时把自己的热情推向高潮,听众就会更热烈地欢迎主讲人,而听众表现出来的好感又会反过来激励主讲者更加尽其心力。

当你最后宣布主讲人的名字时,不妨记住这几个字:“停顿”、“间隔”、“有力”。“停顿”就是在把名字讲出来前沉默片刻,这样更益于使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并产生一种悬念的效果;“间隔”是指在主讲人的姓名之间稍事停顿,以使听众印象更为深刻;“有力”,是要求把主讲人的姓名念得有生气、有力度。

请务必注意:当你在宣布主讲人的名字时,一定要发完了最后一个音才能转向着他。我们可以常见多数的介绍词都很不错,只可惜在最后出了败笔,他们对着主讲人一人念他的名字,却把整个听众撇在一边。

(4)诚挚有力

诚挚在介绍词中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在介绍词中刻意追求调侃和幽默,否则稍有不当,就会引起部分听众误解。在这种社交场合,需要特别注意分寸,注意技巧和策略。或许你同主讲人十分熟悉,但是,你们平时相互间具有特别含义的用语却不宜在这里使用,否则听众不仅听不懂,而且会有被人戏弄的感觉,即便其本身并无恶意,听众却依然会对此产生反感。

致辞,就是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哀悼等的话。

致辞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同一般交谈、贺词、慰问等交际会话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致辞虽然也发生于主宾双方之间,但是,致辞更经常发生于一定的集体活动之中,而一般不发生于少数人之间,甚至两个人之间。

其次,一般交谈带有某种随意性,而致辞总是以一定活动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形式出现。

最后,一般交谈是即兴式的,而致辞虽然也不乏即兴,但对于稍为正式、郑重的活动来说,却是大多需要事先准备的。

致辞时,无论主辞与宾辞,一般都要重视几个问题:

开头要有吸引力。记住:在公众场合致辞,如果开头吸引不住听众,你就不能有效地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再好的内容,也不会有几个人听进去。所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内容要有针对性。致辞作为活动仪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申明活动宗旨,提出活动要求,表明主宾态度等,往往有“开门见山”的作用。

措辞要有激励性。致辞往往重在祝贺、激励,因此要多说“好话”。当然,也还是要立足于实事求是,在此基础上,充分激励,以增强喜庆气氛,鼓舞人心。即使在丧仪上致辞,我们也要鼓励与会者学习死者长处,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来纪念亡人。

致辞要言简意赅。致辞应顾及在场人的情绪和活动的气氛,即使已有事先准备好的致辞,也要随机应变,以切合当时人们的情绪和周围的气氛。

总之,只有宗旨明确,旗帜鲜明,策励人心,简洁合宜,富有魅力的致辞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下,致辞应当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1)迎送致辞

欢迎时,主辞可代表组织者或在场者表达对新成员的喜悦与日后团结共事的愿望;宾辞则要对热忱的欢迎表示感谢,申明自己希望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作出贡献的决心。欢送时,主辞应当充分肯定被送者的成绩和优点,勉励被送者继续进步,表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宾辞则要以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关怀和帮助为主,以惜别之情寄意于未来。

(2)贺庆致辞

通常先致宾辞,表示祝贺与勉励,再致主辞,表示感谢与“百尺竿头,更进一层”的决心。有时客主辞发言顺序也可以倒过来。

(3)婚丧致辞

祝贺新婚,宾辞可以突出婚姻之美满,并贺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主辞则要陈谢意赞友情,由衷而出,落落大方。

丧事上,宾辞可深情缅怀死者,激励后人;主辞于答谢之外,要让人看到从悲痛中振作精神的姿态。

(4)联谊致辞

主辞、宾辞要分别为客人的莅临与主人的盛情表示荣幸或感谢。

(5)参观、检查致辞

一般的说,主辞先致,宾辞后致。主辞表示欢迎,希望参观者、检查者多提批评意见,措辞要诚恳;宾辞贵在实事求是,多予以赞扬,以公正的语言评是论非,同时勿忘感谢热情的接待或对被检查者提出希望。

致辞时,神态要自然、落落大方,不可扭扭捏捏,也不要故意卖弄,要减少或不讲口头禅。

作报告是各级领导宣传下属,组织下属的有效工作方法之一。精彩的报告往往能

吸引听众,产生反响,澄清模糊认识,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推动工作,为下属喜闻乐见。领导者作报告常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领导者的报告讲得干干巴巴,让人听得索然无味;另一种情况是领导者的报告内容丰富,语言生动,领导者讲得绘声绘色,非常有吸引力。这里除了领导者的知识素养之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作报告的语言艺术问题。同样的报告内容,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效果就好;否则,效果就差。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报告的语言艺术呢?

(1)吃透精神

就报告的内容而言,领导作报告大多是传达上级指示,贯彻会议精神,说明时事政策,介绍经验体会。如果领导仅仅拿文件在大会上宣读一遍,这就算不上作报告。因为作报告是一种带有个性特色的创造性的讲话方式。它是对上级精神学习理解、融会贯通后,由报告人将内容重新组织而再表达出来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因此,只有理解了、吃透了上级精神,才能抓住重点要害,条理清楚地将精神概括起来,形成具有个性的报告内容和完整的格局、体系。这样的报告才能达到既符合上级精神,又不是原件的翻版、复制。

(2)语言鲜明

作报告的语言应有鲜明的针对性,这是报告的生命之所在。领导者作报告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抓住难点、疑点、热点,要敢于触及现实问题。对于那些下属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对于那些下属中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领导者在报告中必须给以有说服力的回答。如果领导者摸不准下属的思想脉搏,抓不住问题存在的症结,无的放矢,照本宣科地只讲一些笼而统之的空话,是很难受到下属欢迎的。

(3)准确精练

语言的准确性来自思维的准确性,只有想得明白,思考得周密,才能讲得准确,讲得恰如其分;要根据不同的听众,挑选精当的语言,动用各种比喻和具体事例紧紧围绕所要阐述的内容,讲清说透,信口开河或泛泛而谈是不会抓住听众的。报告中不要讲大话,就是不讲言过其实的话,不唱冠冕堂皇的高调,不违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语言真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讲的事必须具实,不能颠倒黑白;二是要讲出听众的肺腑之言。

作报告的语言不仅要准确,还要精练。斯大林曾这样称赞列宁:只有列宁才善于把最复杂的事情描述得这样简单和明确,这样扼要和大胆——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子弹。精练的语言,不仅可以准确鲜明的表情达意,而且能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有的领导作报告,好啰唆重复,多冗词赘语,这就好像人手上长出了“六指”,脸上长出了肉瘤,不但显得多余,而且带来害处。为了作报告精练,对于那些应景的话,对于那些重复的话,要统统删去,不可吝惜。

(4)富有新意

领导都作报告,不论是宣传上面的新精神,还是反映下面新事物,都要力求运用富有新意的语言,就是时代感最强、代表性最广,给人以新的信息和感触的语言。尤其是要有自己的总结和提炼,尽量避免讲那些别人早就说过的、被磨光了棱角的、生搬硬套的、下属不爱听的套话。语言的内容要言之有物,切忌空话连篇。

(5)通俗易懂

语言通俗,就是人人皆懂、下属喜闻乐见、有地方特色的下属语言。下属语言就是能反映下属的感情、呼声和心愿的心里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通行的说法是大多数人用来传达意思的,是大多数人说惯听惯了的,咱们拿来用,就一丝儿不隔。语言出在咱们心里,意思透进人家的耳里心里。不太通行的说法、绕一些弯子的说法就不然,即使意思没有错,人家总觉得有些生分、不自然,这多少就是隔。”这些话很有道理。俗话说:“话需通俗方传远。”领导者作报告是让人听的。如果说的话,让人听不明白,尽用一些生疏的行业术语和专业名词,或滥用方言土语,又不能细致介绍一下,那就必然影响宣传效果。

(6)谈吐有致

作报告虽然要依靠内容吸引人,但是,为了提高报告的效果,有些表达技巧是值得借鉴的。首先,要注意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节奏适度。作报告最好使用普通话,或稍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其次,作报告还要注意克服不良谈吐习惯。有的领导说话速度太快,像放鞭炮;有的太慢,如老牛拉车;有的则拖长腔;也有的口头禅太多,等等。所以,这些领导在平时就应有意识地注意纠正自己的某些不良谈吐习惯。再次,作报告切忌讲“错别字”。否则,听众窃窃私语,传为笑语,看起来事不大,影响却不小。

(1)一忌空谈

空谈是指报告人不结合当时、当地、历史、现状和听众的实际,光发空头议论。有的单位常开些一年一度的会,会议的开幕词却是用陈年的讲话稿,只把第一届改成第二届,第三次改成第四次,内容照旧,年年如此,这就是空对空的典型例子。

要戒空谈就要:

①搜集、选取确凿、典型、新鲜、生动的材料;

②要做到内容充实,言之有物。

(2)忌杂乱

作报告光有充足的材料还不够。有人作报告并非没有新鲜材料,而是材料过于庞杂,讲起来又杂乱无章,像开无轨电车,开到哪里,算到哪里,叫人摸不着头绪。要戒杂乱就要:

①讲得有条有理,有主有次;

②要讲得有先有后;

③要讲得有详有略;

④要做到语言流畅,言之有序。

(3)忌冷漠

有的领导人作报告时毫无表情,呆若木鸡,甚至肌肉绷紧,脸色铁青,使听众无所适从,整个会场气氛与报告内容格格不入,听多了还会生气。有的人说话语调冷淡,没有抑扬顿挫,实质上也是由于没有真情实感。要戒冷漠就要:

①在情绪、心理上与听众息息相通;

②在语言上来一点修辞色彩;

③做到言之有情,与人共鸣。

(4)忌武断

武断就是不合逻辑,妄加论断;或者不顾事实,主观臆断。上得台来,不问青红皂白,先大讲特讲一通,这是某些官僚主义者的症候之一。

要戒武断,就要设身处地,推心置腹,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综合各种判断。

(5)忌乏味

做菜要有味,讲话也要有味,作报告乏味,如同嚼蜡。严肃的道理同样在笑声中讲,而且往往要比乏味的说教更易使人接受。所以,作报告要诙谐、幽默一点,引人发笑,甚至能让人在笑声中品出深长的意味来,这样谁还会顾得打瞌睡呢?寓庄于谐,言之有趣,是值得提倡的。

(6)忌晦涩

有人作报告用的是书面语言,有的作报告还充满了行话术语,使人感到晦涩难懂。殊不知报告是倏忽即逝的,听众遇到陌生的词语,别说不可能查找工具书,甚至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因此,如果报告必须涉及听众难懂的内容,就必须当场解释清楚,而且尽量避免使用书面用语,更不要“文夹白”。

总之,报告不是供人读,而是让人听的,所以要用口语语体,正如列宁说的:“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下属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这就叫言之有体。

(7)忌冗长

文章贵短,作报告更应该长话短说。开会作报告面对更多的人,废话浪费的时间也更多,听众不是读者,他得陪着你坐失时间。

发言讲话有时间的限制,发言稿、讲话稿也应该有字数的限制。一般来说,中速的大会发言每分钟可以讲200个印刷符号,可以据此来估算发言稿的字数,以便做到要言不烦,言之有时。

(8)忌废话

作报告要讲效用。“用”是讲话的目的,所以讲话稿是一种实用文体,旨在对一次会议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套话成堆,废话连篇,只能起消极作用,如果说假话、大话,那就更要起副作用,甚至起反作用了。讲话不单是“讲什么”、“怎么讲”,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讲”,要解决问题,言之有用。

(9)忌失礼

有的人作报告不了解听众的职务、水平,不注意会议的环境和背景,甚至不顾及本人的身份和在会议上的地位,这就难免在内容、措辞、语气、口吻等方面不妥善、不贴切、不礼貌、不恰当。作报告也要知己知彼的。只有知己知彼,不卑不亢,才能言之有礼,言之有度。

(10)忌离题

知己知彼的“彼”,还应该包括会议的宗旨,也就是会议需要解决的中心议题。会议上的报告,既要有个性,又要有共性,也就是既有自己的鲜明主题、独特风格,又共同形成会议的主旋律。知己知彼,言之有宗,是讲话成功的关键;而不知己不知彼,游离于大会主题以外的讲话,是十次有十次要失败的。

在工作中,领导者要花费大量精力在会议上,成功的会议在管理上起着协调成员思想的作用。协调组织中的所有人、群体、单位的思想能够相互和谐,以便达到共同的最终的目的。如果一个团体不能经常组织会议,那么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就会减弱。

总的来看,会议的意义和作用在于:

(1)会议可以使团队成员产生归属感

凡是参加会议的人,都应该被认为是会议必不可少的一员,这种参与感可以增加与会者的归属感。

(2)会议是集思广益、交流意见的场所

通过会议中与会者的意见交流,能够产生一种共同的目标和信念。这些会促使成员更紧密地联系,工作更有效率。

(3)会议能够产生约束力

会议的决议对每个与会者产生约束力,一旦形成了决议,每个成员都必须服从集体的意志。每位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成功的会议需要成功的交流。领导者是会议的主导,因此领导的发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议的成败。好的领导者在会议开始时,会十分明确地把开会的目的告诉与会者。开会的过程中,他应该以得体的言行举止增强感染力,引导会议进行。同时,他会细心观察和巧妙处理冷场、离题、争执等困难情况,想方设法引导与会者始终围绕议题来进行讨论。当会议快要结束时,他会回到开场宣布的主题上来,使会议的结果和主题相符,保证会议宗旨的实现。

这种对领导者的要求,体现在领导会议语言的特点和风格上。领导主持会议的语言表达,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中心

无论开什么样的会议,都必须事先拟定好一项或几项议题这是会议的核心和灵魂。领导讲话的内容和思路都必须突出强调中心议题,为中心议题服务。

(2)表达明确

领导如果在会议上语言把握不准,影响思想的表达,就会使与会人员产生歧义和误解。所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领导者的遣词造句应该确切地表情达意,如实地、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而鲜明则要求领导尽可能地把要说的意思更突出、更清晰地表达出来,使与会人员更好地把握会议精神。

(3)用词精练

精练是要求领导在用词上要注意简洁,做到“要言不繁,言简意赅”;概括是注意对事例的归纳整理,找出规律性、本质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与会者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4)灵活严谨

领导者在会议上讲话要力求周全而没有漏洞。灵活,是指临场随机应变,以适应意想不到的情况。严谨,是要求在会议过程中,领导不可轻易离开提纲随意说话,但可以根据会议的实际情况和与会人员的意见及时加以适当发挥。

(5)通俗易懂

领导在会议上发言,要让全部参加会议的成员都能听懂你的意思,就应该用朴实无华、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内容,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通俗易懂的语言不但便于理解,而且会给人一种亲切朴实、平易近人的感觉,能缩短主持者同与会者的距离。但要注意,通俗决不是浅薄庸俗的代名词。

(6)幽默生动

领导在讲话中,适当插入幽默、风趣的语言材料,能增强讲话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产生感染力,还能使与会人员精神放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领导者的思想观点和施政主张。生动主要是讲话感情色彩强烈、丰富,使与会人员对主持人表达的各种思想观点和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7)符合情绪

领导的会议发言应当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自然。语调的变化关系到讲话内容和讲话情绪,同时表情举止还要适合于会议环境。

除了会议的语言特点,领导在会议上的语言风格,也是应该好好领会的:

(1)有话直说的语言风格

,切忌含混模糊

领导者在会议一开始,就应明确会议主题,这样才能集中与会者的注意力,使其有针对性地思考。表达主题不可含混模糊,否则容易造成会议讨论的离题。

(2)清新活力的语言风格,切忌陈词滥调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领导者在会议中会表现出一种老气横秋的态度,讲话晦涩难懂,官僚味道浓厚。这种讲话常使与会者心生反感,精神不振。清新而有活力的讲话,要开门见山,与会议无关的话一概不说。这样才能调动与会者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简明精练的语言风格,切忌拖泥带水

领导者要学会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让与会者听得进去。语言拖泥带水必然使与会者疲惫松散,说话过于啰唆,会使与会者的注意力分散,会场纪律也会难以维持。

(4)引导启发的语言风格,切忌独断专行

领导的讲话应该唤起大家的思考与讨论,将不同的思想向讨论并解决问题的方面引导。不要只注意自己的想法,过分自我。在会议中,领导者要学会多利用设问句的句式,给与会者以启发,而不要使用肯定句的句式贯穿始终,这在讨论会上尤为重要。

(5)亲和感染的语言风格,切忌冷若冰霜

领导者要善于营造讨论气氛。在讨论会上决不能语言刻板,而应稳重且含蓄、诙谐。使会议气氛富有鼓动性,具有号召力,不要照本宣科,态度死板。应该通过感情饱满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表现出领导的信心和魄力,以此感染与会者,达到鼓舞人心的目的。

会议讲话是领导者必须掌握的场景讲话,要充分意识到会议讲话的本质,并且能在讲话中合理发挥自己的讲话才能,选择适合会议场合的语言特点和风格,使讲话达到目的。

说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酒对于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身为一名领导要深谙酒桌上的说话奥妙。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朋友聚会,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可以有助于您求人交际的成功。

(1)主题明确,把握大局

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从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2)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尴尬或伤感情。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的内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一个成功的领导,在任何时候,都能同职员打成一片。酒席上气氛活跃,你要投入到这种气氛中,比如向职员们敬酒,说一些祝愿的话,或借这个机会对职员称赞一番,再加上适当的鼓励。比如你可以说:“前一段干得不错,再加把劲!”“祝贺你为公司争得了荣誉,再好好干,来,干了这杯。”或者和职员们聊一些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易消除距离感。但是,领导在喝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形象,要适可而止。切忌开怀大饮,一醉方休。酒醉之后容易生事,而且醉酒本身也影响到旁人对你的形象评价。

总而言之,考察一个人的说话能力,关键在于他在关键时刻的关键的一两句话。比如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酒局”,比如面对竞争对手的针锋相对,在这些人面前,语言应酬是必要的。但这类场合的语言应酬却不像平常说话那样简单,而是要看你临场把握讲话时机的水平。平常能说会道者算不上好口才,真正有好口才的领导者,是那些在各种特殊场合都善于把握住相应的机会进行巧妙应酬的人。

身为一名领导,经常会参加一些庆祝的场合,这时领导往往要发言表示对社会生活中有喜庆意义的人或事表示良好的祝愿和热烈的祝贺。祝贺语言对于一名领导而言是一种常用交际用语,一般是指通过祝贺表达你对对方的理解、支持、关心、鼓励和祝愿,以抒发情怀,增进友谊。

从语言的表达形式看,祝贺词可以分为祝词和贺词两大类,祝词是指对尚未实现的活动、事件、功业表示良好的祝愿和祝福之意;贺词是指对于已完成的事件、业绩表示庆贺的祝颂。

祝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景性

祝贺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因此一定要考虑到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对象、特定的目的,使之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2)情感性

祝贺语要达到抒发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必须有较强的鼓动性与感染力,因此要求语言富有感情色彩,语气、语调、表情、姿态等都要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大多数成功的祝词本身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抒情独白。

(3)简括性

祝贺词可以事先做些准备,但多数是针对现场实际,有感而发,讲完即止,切忌旁征博引,东拉西扯。语言要明快热情、简洁有力,才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有些祝词、贺词要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由景生情的发挥,但必须紧扣中心,点到为止,给听众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4)礼节性

祝贺词在喜庆场合发表,要格外注意礼节。一般需站立发言,称呼要恰当。不要看稿子,双目要根据讲话内容时而致礼于祝贺对象,时而含笑环视其他听众。要同听众作感情的交流。还可以用鼓掌、致敬等动作加强同听众心灵的沟通,以增强表达效果。

其实,喜庆活动本身就很讲究礼仪,“祝贺”是其中一个环节,要适时地穿插进去。例如:祝酒。在饮第一杯酒之前,主人要致祝酒词。祝酒词内容要围绕此次邀请的主旨。一般包括:感谢来宾光临酒宴;阐明宴请的目的;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话语要简短,最好要有点幽默感,要使人欢愉、使人快慰、使人兴奋。为此,辞藻可稍加修饰,但不要矫揉造作。致祝酒词时要起立,致辞后与客人们轻轻碰杯,然后干杯。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领导者,经常需要作即席讲话。所谓即席讲话,是指在一定场合,没有充分准备、没有现成稿子的情况下,由他人提议或自认为有必要而当众临场发表的讲话。

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经济社会,即席讲话是领导者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是群众评价领导者能力、水平的一把尺子。即席讲话若能讲得生动精彩、引人入胜、打动人心,无疑会给听众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而成功的即席讲话,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领导形象,提高领导者在群众中的威信,更能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如果一个领导人员,经常能根据现场主题,针对气氛,围绕某个问题,迅速组织一篇精彩的即席讲话,运用大量的事实和例证,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且能做到观点鲜明,声情并茂,逻辑严密,听众就会从内心佩服这样的领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善于即席讲话,是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紧张而又复杂的语言表达过程,即席讲话要想很好地掌握,是非常困难的。它与一个人的思想、思维、生活、阅历、知识、口才等诸多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即席讲话作为领导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讲话形式,也并不是高深莫测无法掌握的,自身也有一定的技巧和规律。

(1)必须学会充分把握主题的能力。当领导者应邀进行即席演说时,应能立刻对会议主题加以论说,并由此而将听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2)必须具备别人无可比拟的组织能力。当领导者一开口讲话时,便能将听众的兴趣和情绪调动起来。

(3)必须具备一边讲,一边就能思考下一步话题的能力。如此一来,领导者在即席演说的同时就在为后面的下一步内容作准备。

(4)必须具备特别强的记忆力,同时还要精通多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领导者自己不但要做到词汇丰富,语言流畅,更重要的是,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对生活充满信心。

领导者要想使即兴讲话达到良好效果,还应该尝试使用“即兴生发点”技巧,即因人生发、因景生发、因物生发和因事生发。

因人生发,就是说领导者在演说时看到眼前某个具体的人,而产生即兴类比,用以说明某种观点。具体讲,可以因眼前人的性别、年龄、外貌、性格、职业、爱好,以至在场人数的多少等各种信息,作为类比的起点。

因景生发,也就是触景生情,产生类比联想。比如有一年,某校欢送干部班的学生毕业,外面忽然响起了雷声,接着是暴雨顿至。正在演说的教师代表灵机一动,临时加进了几句话:“你们听,外面雷声隆隆,这是欢送你们毕业的礼炮!”可谓机智适当。

因物生发,就是说领导者看到眼前某种物体,想到这种物体的某方面特点、特性与要阐述的道理有相似性时,很容易以这种物体作为喻体;或者反过来,看到眼前某种物体的某方面特点特性,而引申出一个论点来。

因事生发,即指在演说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出乎意料的事,如果对阐发某种观点有利,说话的领导者也可即兴把它作为类比的生发点。当然,即席讲话的技巧还有其他形式,需要领导者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力,并灵活掌握。

有篇报告文学记载了王震同志帮助诗人艾青的感人故事,其间王震与艾青的几次谈话,很能说明特定的交际场合需要用特定的话语形式来表达。

1957年后期,王震找到被错划为右派的艾青,一见面就说:“老艾,我又爱你又恨你。选你是不反对社会主义的,你是拥护真理的嘛!离开文艺界,你到我们那里去吧!”艾青到了王震兵团所在的密山安定下来后,王震诚恳而严肃地对艾青说:“老艾呀,你要是搞不好,我是要骂你的。等我死了你再写文章骂我!”这些都是在背地里谈的话,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法又不一样了。艾青刚到密山,参加向荒原进军的动员大会,王震站在卡车上对大家说:“有个大诗人,艾青,你们知道不知道?他也来了,他是我的朋友。他要歌颂你们,欢迎不欢迎呀?”还有一次,艾青不在身边时,王震对农场领导说:“政治上要帮助老艾,赶快让他摘掉帽子,回到党内来。要让他接近群众,了解战士。”前两次讲话,均为个别交谈的场合,王震的话语既有信任,亦有批评;既有鼓励,又严格要求,也不乏朋友间的坦诚直率。后两例,交际场合为当事人不在场或大庭广众之下,话语更多热情、爱护与帮助,这对当时的艾青来说,真可谓久旱逢甘霖,使他一直半吊着的心安稳了,他觉得自己“开始了生命的新旅程”。没有老将军这些恰如其分的讲说,或许就不会有艾

青的新生,这就是特定场合的说话艺术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在特定场合讲话可利用以下几种技巧和原则,以达到理想的说话效果。

(1)多角度

某些场合的变化是出人意料的。如果应对不好,会使自己陷于某种困境。这就要求说话者必须善于变换切入角度,灵活地应对和驾驭各种局面和场合。

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加拿大,时值加拿大正举行反美示威游行。一次,里根总统的演说为反美示威游行的人群打断。只见里根总统面带笑容对陪同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说:“这种事情在美国时常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他们是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双眉紧锁的特鲁多眉开眼笑了。里根高超的说话水平,故作曲解、歪解,解脱了主人的窘迫,又体现了一位大国总统的胸襟与气度。

(2)正话反说

利用情境的参与,正话反说,摆脱不利的话语交际环境。例如,萧何以谋反罪诛杀韩信后,又召集群臣,设下油锅,要韩信的谋士蒯通当众供认和韩信谋反的罪行。在这种特殊环境的制约下,蒯通无法直陈其词,便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先数了韩信的“十罪”,接着又列举了韩信的“三愚”:“韩信收燕、赵,破三秦,有精兵四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一愚也。汉王驾了成皋,韩信在修武,统大将二百余员,雄兵八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二愚也。韩信九里山前大会战,兵权百万,皆归掌握,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三愚也。韩信负着十罪,又有此三愚,岂不自取其祸?”蒯通名为数说韩信的罪状和愚蠢,实为韩信鸣冤叫屈,致使满朝文武为之动容,赢得了群臣的同情,迫使萧何难以下手烹杀。

(3)利用歧义

利用特定场合,造成情境歧义。例如,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校方曾召开一次专门会议,无理削减一半经费,遭到了与会人员的反对。校长林文庆不但不予理睬,反而阴阳怪气地说:“关于这件事,不能听你们的。学校的经费是有钱人付出来的,只有有钱人,才有发言权。”他刚说完,鲁迅立即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银币,“叭”的一声“拍”到桌子上,铿锵有力地说:“我有钱,我有发言权?”致使林文庆措手不及,狼狈不堪。鲁迅讲的“有钱”和林文庆说的“有钱”是两个概念,二者所包含的语意相差甚远,鲁迅正是巧妙地利用交际环境造成的歧义,给林文庆当头棒喝,压下了他的气焰,打乱了他的阵脚,实现了当众讲话的目的。

(4)言此意彼

利用情境的微妙关系,言此意彼,使双方心领神会,从而实现交际目的。

身为领导,有时避免不了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就要求领导掌握一些同国外友人交流的礼仪。伴随着我国加入WTO,跨国交际也日益增多,因中西方礼仪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交际中有可能会因不同的习惯、生活方式而产生距离,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些中外交际的隔阂呢?作为领导者就得学习、解读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才能顺利地进行中外交流。

(1)招呼语

在我们国家,日常打招呼大多使用“去上班呀?”、“吃了吗?”、“上哪呀?”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这种问候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如英国人见面说:“今天天气不错啊!”这是因为英国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湿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心天气。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2)称谓

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了婚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西方在称谓上似乎不拘礼节,习惯于对等式的称呼。如家庭成员之间,不分上下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了。

对于家庭成员以外的称呼,中国人往往尊称对方为“李老师”、“陈师傅”,有时在姓后面加上此人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如“黄局长”、“王经理”等。但英美人除了几个传统惯用的称呼——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之外,对“李老师”、“陈师傅”一类的称呼是不能容忍的。也很少听他们称呼别人为“黄局长”“王经理”等。因为这一类称呼还没有变为像“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一样成为传统常用的称呼。

(3)告别语

中西方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一位美国人在和他的中国朋友告别时说:“我们保持联系”。可是这位中国朋友等了一年多也未见只言片语,便抱怨他不讲信用。其实,这句话仅仅是一种告别词语,相当于“再见”,说话人并无他意,更没有作任何许诺。此外,西方文化中如果客人想告别,通常要提前几分钟将告别的意思暗示或委婉地向主人表达,并征得同意,然后才可以离开。如果突然说“时间不早了”,随即站起来和主人告别,这在西方文化中是被认为不礼貌的。

第一时间更新《领导口才全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