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汤姆士

每年的年终,人们在各自的岗位完成一段任务之后,都要进行述职报告的撰写,不仅如此,有的部门还要进行述职答辩报告。以下就简要介绍如何进行述职答辩稿的几个方法:

(1)明确述职答辩主题

以简练的文字把述职答辩的主题描述一遍,以便以后在整个准备过程中经常地对照主题,检查准备的针对性。从而保证整个答辩过程紧紧围绕主题进行。

(2)确定述职答辩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目标是什么,预计能做到什么程度。目标要分解得详细一些,越细越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同时,可以使自己在选择准备的方式时有一定的依据。

(3)写出述职答辩的提纲

答辩提纲类似论文的提纲,根据答辩的目标重新安排主次分量,并要从述职答辩的要求和时间限制等实际情况来考虑各部分的详略程度。

(4)准备必要的道具

不可忽视制作一些示范模型、图片、分析表格等道具的工作。必要的道具可以使你的述职答辩形象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5)进行试练习

熟悉了述职答辩提纲和材料之后,应反复地试着把它们流利地表达出来。进行几次练习,并请人来听你的试讲,可以使你对自己的准备更加充满信心。这样做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在试讲过程中,将某些答辩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化,或者将文字进一步口语化。

(6)整理和充实素材

述职答辩提纲为框架,重新整理报告的内容,对不重要的部分作些删改。更重要的是,要充实那些需作详细展开的部分,因此应尽可能多地收集有用的素材。

答辩过程中,除按准备的计划进行之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醒自己:

①答辩前几分钟,自我复述一遍报告的主题和答辩目标。

②答辩过程中应保持自然,仪态大方、热情,不要太紧张、拘束或过分激动。目光要经常与听众接触,切忌背对听众。

③话语响亮有抑扬顿挫,不要讲得太快或含糊其辞。

④不必害怕听众的提问,尽可能用自己的所知回答,不用作过于深入详细的解释。

⑤对别人的不同意见,不应争辩,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说明意见。事实上,你不可能对问题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当领导对有关工作、事务作出安排、指示后,下属并没有立即全力以赴地遵守、执行,而是向你诉苦,希望照顾和适应他的个别情况。这时就需要你果断作出指令,确保工作顺利展开。

(1)坚持决定,决不迁就

任何一名领导,在对有关工作作出安排时,都无法事事人人照顾周全。这时如有下属诉苦,你就应从一个领导者的尊严和权威出发,坚持决定,不轻易改变,以确保政令畅通。

小李本是图书管理员,工作清闲、优雅。有一天,领导却突然对他说:“小李,以后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由别人来干,你去办公室,担任电脑操作员吧。”小李很不情愿,找领导诉苦,说:“领导,我对图书馆工作非常有热情,对业务熟悉,但是对电脑一窍不通,也无热情。而且自己身体不太好,难以胜任繁琐的大负荷的工作。您还是让我继续留在图书馆当管理员吧。”领导听后,态度明确地告诉小李:“这已经决定了,先执行吧,有问题以后再调整。”

(2)避其锋芒,冷静处理

有些下属得知领导的安排后,一旦自己不满意,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执意向领导诉苦,这时,你可采取冷静处理的策略。

某单位一段时间事务陡增,人手短缺,领导想到了一直病休在家的小王。领导知道她需要多休养、多调理。但他觉得让小王做一些轻微的工作比闷在家里更有益于健康,于是决定让小王上班。可是小王不能接受,感到有一肚子委屈要向领导说清楚。领导看出了小王的心情,一方面热情接待,另一方面又采用岔开话题、打趣说笑等方式避开正面冲突、淡化矛盾,进行冷处理。

领导的这种对策有利于因势利导,赢得主动。

(3)有理有据,耐心疏导

面对下属的“诉苦”,领导应首先讲明自己作出决定的根据和理由,从而赢得下属的理解和认同。

李琳被从原岗位调入宣传办。这本来是好事,李琳心中也很感激,但又有自己的苦衷:一是她对文字工作很不熟悉,怕辜负了领导的期望;二是她有一个隐情:宣传办主任与她素有矛盾,与他共事恐难有好的合作,所以去找领导诉苦。领导了解后告诉李琳说:“小李,我听说你的文字很有基础,只要努力,完全可以胜任工作,至于主任对你态度如何,我已作过充分的了解,你的担心是多余的。”

至此,李琳的苦衷顿时烟消云散,开开心心接受新的工作。

(4)仔细倾听,分别对待

领导要防止因维护自身的权威性,而表现出武断情绪。要认真倾听下属的申诉,再对情况加以区别对待。

小于年轻有为,进取心强,领导有意培养他,便把小于列为下派干部安排到艰苦地区工作。小于很乐意,但又有着难以言说的苦衷。他对领导说:“我同女友的恋爱关系正面临着挑战,她的母亲认为我太呆板、老实,不是理想的未来女婿。这个时候要是我又离开城市到乡下工作,那我们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领导认真倾听了小于的苦衷,说:“原来你有这么多的苦衷啊,这是我事先不了解的。但是组织上很想培养你呀,我看这样吧,你不用去那么远的地方,去离这最近的县城吧,这样每周末都可以回来,你看怎么样?”

小于的领导从关心下属的角度出发,做了灵活处理,既没有违背原则,又照顾了实情,让小于感激不已。

(5)引用榜样,激其斗志

当下属向你诉苦的时候,你可以把别人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使命的事例宣传给“诉苦”者,促其从狭隘的泥潭中跳出来,努力地工作。

小刘家在外地,来回往返很困难。但领导却根据工作需要,把小刘安排在时间要求很高的岗位上,以致双休日也难以及时回家。小刘为此向领导“诉苦”。领导一方面对小刘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又讲了小王的事。领导说:“小王的丈夫因公辞世,一个女子带着个才几岁的女儿生活,但她却克服困难,努力工作。要说她的苦比谁都多,可她从不提起个人困难。”领导这一说,小刘心服口服,颇感惭愧,当即表示要努力工作,不负领导的希望。

领导者经常要面对下属的牢骚、怨气。如果下属的牢骚话有一定的道理,领导者应引起重视;如果下属的牢骚话纯属争一己私利,发泄个人怨气,领导者也应做好疏导说服工作,不可听之任之。那么,当下属发牢骚时,领导者怎么说话才更恰当呢?

下属有怨气、发牢骚,往往情绪冲动,理智常常为感情所左右。此时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冷处理的策略,这是一种缓兵之计,可以缓解矛盾,赢得时间了解真实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某公司职工老张,在年终评比后找到人力资源部的李部长发牢骚,他情绪激动地说:“我们这些人只会老老实实凭良心干工作,不会表功。可是公司评先进也不能总是评那几个‘荣誉专业户’,我们这些老员工难道就不先进了吗?”

李部长给老张倒了一杯茶,说:“老张,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等我了解一下情况一定给您满意的答复。”老张见李部长这样说话,气消了一些,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了他的看法,同时汇报了他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老张干的工作有一些确实是公司领导层不知道的。后来,李部长通过调查了解证明属实,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增加名额,把老张也评为先进员工,并补发了奖金。

发牢骚的下属看问题的立足点往往只在自身,缺乏全局观念,往往比较片面、偏激。部门领导对这样的发牢骚者进行说服,可以运用两分法,剖析事物的辩证关系,明辨是非,全面地看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别人,从而打开他们的心结。

某公司采购部员工刘先生在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评中没有评为“优秀”,心里不服气,就找公司的陈经理发牢骚说:“我一年来按时上班,风雨无阻,很圆满地完成了公司的采购计划,还为公司节省了不少开支,为什么我就不能被评为‘优秀’?”

对此诘难,陈经理耐心地解释道:“不错,您确实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同志,出勤好,履行职责也到位。按公司的规定,您可以得到满勤奖金和采购部员工的岗位津贴。但是,专业技术人员评优,不仅要看平时工作态度和履行职责的情况还要看是否有建树,评上优秀的几位同志,在这方面都做得较好。如果来年您在这方面再努一点力,我认为您还是很有希望的。”陈经理的一番话,说得老刘心服口服。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发牢骚的下属,做领导的要区别对待,要根据下属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那些有一定能力,但对目前状况不满的发牢骚的下属,不妨运用激将法,有目的地用反话刺激对方,使对方从自我压抑中解脱出来,代之以上进心、荣誉感、奋发精神。

某局机关办公室秘书小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但每当他看到那些学历不高的人发了财,心里就很不服气。一天,他向该局孙副局长发牢骚说:“现在的社会,学历低、胆子大的人挣大钱;学历高、胆子小的人挣不了几个钱。”言下之意是埋怨自己的待遇太低。对此,孙副局长说:“现在的社会讲究真才实学,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能力强的人也不一定学历就高。不要不服气,有本事你给我露两手瞧瞧。咱们局下属有几家企业,正缺有能力的厂长、经理,你敢不敢立军令状,下去把企业搞活?”

这话对小王的触动很大,他想自己怎么说也是正规大学毕业的,难道真的那么窝囊吗?与其整天窝在机关里无所事事,倒不如下去干他一番。于是,他真的要求下企业当了厂长,果然使企业扭亏为盈。

还有些下属私欲极强,偶不如愿便满腹牢骚,领导多次说服也难以奏效。对这种人,可以让他当众说出他积怨在何处。这种办法,可以克制某些人的私欲。

某公司总经理助理小周总感到自己工作干得不少,可钱却没多拿,吃了亏,并且有职无权,说话不算数,因而常发牢骚。有一次,他又当众发牢骚说:“我人微言轻,只有虚名,而无实质内容,名义上是在管理层,实际上什么事也管不了。”

正好程经理路过听到了,他反驳道:“小周,你说你只有虚名,而无实质的内容是什么?你说你只是名义上的干部,实际上什么事也管不了,请你说说,你要的是什么样的实权呢?有意见可以向公司反映,不要老是牢骚满腹,你有什么要求,打个报告上来,公司研究一下,如果合理,自然会采纳。”

小周自知理亏,无言以对,只好默默接受批评,当然也不敢打什么报告。以后再不敢胡乱发牢骚了。

人不可能不犯错,作为领导诸事缠身,犯错更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不怕犯错,更重要的是犯了错不怕认错。那么怕什么呢?怕的是认错不当而错上加错,这对领导是最致命的。

美国的戴尔电脑公司是一家跨国大企业。戴尔公司在2001年曾搞过一次调查,调查显示,有高达半数的下属表示一有机会就将跳槽,很吃惊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下属认为总经理戴尔不近人情、感情疏远,对他没有强烈的忠诚感。不过,大部分下属还是留了下来,一年又一年地咬着牙跟着公司快速成长。那这又是为什么呢?这般惊人的成就与内在的矛盾并存,令人不得不思索——迈克尔·戴尔除了以“直销”赢得盛名之外,他还有什么过人之处?其实,戴尔并没有什么高招,只是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进。

戴尔在2001年就曾对手下20名高级经理认错:承认自己过于腼腆,有时显得冷淡、难于接近,承诺将和他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下属对“极度内向”的戴尔公开反省非常震惊——如果戴尔都可以改变自己,其他人有什么理由不效仿呢?戴尔以下属为镜,照出都是腼腆惹的祸,腼腆是错误吗?戴尔的回答是:“如果下属说是,那就是。”“认错要认下属眼中的错,不是认自己脑中的错。”

对于这样一家跨国公司的老板来说,认错远比我们想象的困难得多,但是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当然,认错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象和方式,不是怎么方便怎么来。一般来说越快认错越好。戴尔知道调查结果后一周之内当众认错。至于对象,原则是伤害了什么人就向什么人认错。认错要用最能传递诚意的方式,不是用你喜欢的方式。

纽约《太阳时报》主笔丹诺先生在读稿时,常常喜欢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几段用红笔勾出,以提醒排校人员“切勿将它遗漏”。

但是有一天,一位年轻校对员偶然读到一段文字,也是被人用红笔勾出的,上面大致是说:“本报读者雷维特先生送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苹果,在那通红美丽的皮上露出一排白色的字,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们主笔的名字。这真是一个人工栽培的奇迹!试想,一个完整无缺的苹果皮上,怎样会露出这样整齐光泽的字迹来呢?我们在惊奇之余,多方猜测,如终不明白这些奇迹是怎样出现在苹果上的。”

那个年轻的校对员很聪明,他读了这段文字后不禁笑起来。因为他知道这些苹果皮上的字迹,只要趁苹果还青着的时候,用纸剪成字形贴在上面,等苹果发育成熟变红时,将纸揭去就行,这只是个小朋友的恶作剧而已。

所以,这位年轻的校对员心想,这段文字如果登了出来,必将被人讥笑,说他们的主笔竟会愚笨至此,连这样一点小“魔术”也会“多方猜测,始终不明……”因此,他便大胆地将这段文字删掉了。

第二天一早,主笔丹诺先生看了报纸,立刻气呼呼地走来,向他问道:“昨天原稿中有一篇我用红笔勾出的关于‘奇异苹果’的文章,为何不见登出?”

那位校对员诚惶诚恐地把他的理由说明后,丹诺先生立刻十分诚挚和蔼地说:“原来如此!是我错了,我向你道歉,你做得十分正确,以后只要有确切可靠的理由,即使我已用红笔勾出,你仍不妨自行取舍。”

戴尔和丹诺坦然承认错误的事例值得借鉴。很多时候,坦然承认错误不仅能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比为自己争辩有用得多。身为领导更应该熟练掌握这门艺术,保证你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社会人类学家、英国牛津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的董事KateFox曾说:“人类在办公室里、互联网上或者电话中传播流言飞语,就像黑猩猩和大猩猩相互梳理毛发一样正常。”她还说,尽管流言有时令人生厌,但是在人类所有的交流之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内容都是流言。

照这位人类学家的说法,我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唇枪舌剑”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流言的传播更加容易,尤其是在办公室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背景下,不产生流言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应该如何应对,是任意传播下去,还是主动出击呢?

也许很多领导会选择任其自生自灭,因为他们相信“假的真不了”,但如果一旦流言飞语扰乱了大家的心情,降低了大家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工作没有完成而影响了利润,不明真相的上司会对你的工作和为人产生异议。这个时候你还能坐视不管吗?答案当然是不能,那么你就要主动出击,不过,这种主动出击,还是要讲究策略的。

大学毕业刚两年的冯明因工作能力强、业绩佳,很快被提升为所在部门的主管。正当她准备大展才能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近半个月来,她发现办公室里的下属们在工歇之余总是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什么,而她一走近,大家便都打住话头,各干各的事儿了。冯明意识到下属们议论的内容肯定与她有关,忙于工作的她开始并没有在意。直到有一天,她在公司的内部论坛上看到了一些含沙射影地评论自己的帖子:“有些人凭着自己长得漂亮,刚到公司没多久就被委以重任。”“有些人打着到外地考察的幌子,拉着总经理出去闲游。”对这些流言飞语,震惊之余,冯明觉得一定要采取些有效的行动才行。

她觉得这些流言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名誉,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员工的士气,更影响了高层的正常工作。

于是,冯明先是通过一些渠道找到了那些散布流言的人,与他们进行了单独的谈话。

冯明:“小张,我最近在论坛上看到你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平心而论,你真的是这么想的吗?我很想知道你真实的想法,也愿意和大家私下谈谈,尽量在最小的范围内解决这个问题。”

小张:“冯姐是不是误会我了?我可什么都没说啊。”

冯明:“你不承认也没关系,但愿是我误会你了。要想不再发生这种误会,希望以后有事情、有意见我们直接交流。如果今后再听到类似的闲言碎语,我会请公司出面解决问题。因为这样的言论不但对个人小利,对公司其他员工也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相信公司是不会任由这种流言到处乱飞的。”

接下来,她又找到公司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郑雷,商量对策。

冯明:“郑总,论坛上的帖子您都看到了。我觉得我们不能放任这种言论发展下去。因为受害的不只是我个人,从帖子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有些人觉得公司高层乱搞关系,不凭能力用人,自己干得再好也没有用。这种想法是很挫伤员工积极性的。”

郑雷:“我这几天一直也在想这个问题。你有很具体的建议给我吗?”

冯明:“能否请人力资源部门召集员工开个会,我个人在会上做个声明,请您作为公司管理层,在会上重申一下公司对造谣生事者的惩戒机制,我看到公司在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中也有这一项的,我们不妨在这个时候给大家提个醒!”

郑雷:“这是个不错的想法。”

冯明:“我知道,产生这样的流言,也反映出有些人确实对我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对此,我个人会尽最大努力,拿出最好的工作业绩来。但我也想请郑总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出个面,给大家提个醒:流言与诽谤对大家都具有同样的破坏性,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事情的发展果然像冯明预料的那样。风雨过后见彩虹,经历了办公室流言的洗礼之后,冯明更加成熟了,工作业绩也有了更大的提高,在同事和下属中赢得了支持。冯明也由此得出了一些体会:在流言面前要保持镇定,积极寻求沟通,切忌暴乱如雷,大吵大闹,或者消极地等待其自生自灭。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身为领导,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建立自己威信的过程。你的个性品质、思想水平、管理才能、领导艺术,恰恰就体现在这里。下述方法是领导者化解与下级矛盾的良方。

(1)把隔阂消灭在萌芽状态

上下级相交往,贵在心理相容。彼此间心理上有距离,内心世界不平衡,积久日深,便会酿成大的矛盾。把隔阂消灭在萌芽状态并不困难,你应该这样做:

见面先开口,主动打招呼;

在合适的场合,适机开个玩笑;

根据具体情况作些必要的解释;

对方有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

多在一起活动,不要竭力躲避;

战胜自己的“自尊”,消除别扭感。

(2)当工作失误时,敢于主动承担责任

作为领导,决策失误是难免的,因决策失误而使工作出现不理想的结局时,便需警惕,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上、下级双方都要考虑到责任,都会自然产生一种推诿的心理。

把过错归于下属或怀疑下属没有按决策办事或指责下属的能力,极易失人心,失威信。面对忐忑不安的下属,勇敢地站出来,自咎自责,紧张的气氛便会缓和。如果是下属的过失,而你却责备自己指导不利,变批评指责为主动承担责任,更会令下属敬佩、信任。

(3)能容人

假如下属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不必计较,而且在他有困难时,还不能坐视不管。但不能在帮助的同时批评下属。如果对方自尊心极强,他会拒绝你的施舍,非但不能化解矛盾,还会闹得不欢而散。“得饶人处且饶人”,作为领导,心要放宽些,忘掉不愉快,多想他人的好处,才能团结、帮助更多的下属。他们也会因此而重新认识你。

(4)积极发现下属的优势和潜力

作为上司,最忌讳把自己看成是最高明的、最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下属则毛病众多、一无是处。对下属百般挑剔,看不到长处,是上下级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研究下属心理,发现他的优势,尤其是发掘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潜能,肯定他的成绩与价值,便可消除许多矛盾。

(5)消除自己的嫉妒心理

人人都讨厌别人嫉妒自己,都知道嫉妒可怕,都想方设法要战胜对方的嫉妒。但唯有战胜自己的嫉妒才最艰巨,最痛苦。下属才能出众,气势压人,时常提出一套套高明的计策,把你置于无能之辈的位置。你越排斥他,双方的矛盾就越尖锐,争斗可能导致两败俱伤。此时,只有战胜自己的嫉妒心理任用他,提拔他,任其发挥才能,才会化解矛盾,并给他人留下举贤任能的美名。

(6)允许下级发泄情绪

上司工作有失误,或照顾不周,下属便会感到不平,委屈,压抑。不能容忍时,他便要发泄心中的怨气、牢骚,甚至会直接地指斥、攻击、责难上司。面对这种局面,你最好这样想:

他找到我,是信任、重视、寄希望于我的一种表示。应该充分理解这种心情;

他已经很压抑、很痛苦了,用权威压制对方的怒火是无济于事的,只会激化矛盾;

我的任务是让下属心情愉快地工作,如果发泄能令其心里感到舒畅,那就令其尽情发泄;

我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听其诉说。即使很难听,也要耐着性子听下去,这是一个极好地了解下属的机会;

如果你是这样想的,并且这样做了,你的下属便会日渐平静。第二天,也许他会为自己说的过头话或者当时偏激的态度而找你道歉。

(7)切勿刚愎自用

出于习惯和自尊,领导者喜欢坚持自己的意见,执行自己的意志,指挥他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讨厌你指东他往西的下属。上下级出现意见分歧时,用强迫的方式,要求下属绝对服从,双方的关系便会紧张,出现冲突。战胜自己的自信与自负,可用如下心理调节术:

转移视线,转移话题,转移场合,力求让自己平静下来,以明智的心理来处理问题;

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利弊,令下属选择;

多方征求大家的意见,加以折中;

假设许多理由和借口,否定自己。

(8)不必一味退让

对于不知高低进退的人,必要时,必须予以严厉的回击,否则,不足以阻止其无休止的纠缠。和蔼不等于软弱,容忍不等于怯懦。优秀的领导精通人际制胜的策略,知道一个有力量的人在关键时刻应用自卫维持自尊。唯有弱者才没有敌人。凡是必要的战斗,都不能回避。在强硬的领导者面前,有许多矛盾冲突都会迎刃而解。伟人的动怒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理智地运用它。

《吕氏春秋》记载,孔子的弟子宓子贱,奉鲁国君主之命要到亶父去做地方官。但是,宓子贱担心鲁君听信小人谗言,从上面干预,使自己难以放开手脚工作,充分行使职权,发挥才干。于是,在临行前,主动要求鲁君派两个身边近臣随他一起去亶父上任。

到任后,宓子贱命令那两个近臣写报告,他自己却在旁边不时去摇动二人的胳膊肘,捣他们的乱,使得字写得很不工整。于是,宓子贱就对他们发火,二人又恼又怕,请求回去。

二人去之后,向鲁君抱怨无法为宓子贱做事。鲁君问为什么,二人说:“他叫我们写字,又不停地摇晃我们的胳膊。字写坏了,他却怪罪我们,大发雷霆。我们没法再干下去了,只好回来。”

鲁君听后长叹道:“这是宓子贱劝诫我不要扰乱他的正常工作,使他无法施展聪明才干呀。”于是,鲁君就派他最信任的人到亶父对宓子贱传达他的旨意:从今以后,凡是有利于亶父的事,你就自决自为吧。五年以后,再向我报告要点。宓子贱郑重受命,从此得以正常行使职权,发挥才干,亶父得到了良好的治理。这就是著名的“掣肘”典故。后来,孔子听说此事,赞许道:“此鲁君之贤也。”

古今道理一样。管理者在用人时,要做到既然给了下属职务,就应该同时给予与其职务相称的权力,不能大搞“扶上马,不撒缰”,处处干预,只给职位不给权力。

在这方面做得最出色的是齐桓公的“凡事问管仲”。

有一次,晋国派使者晋见齐桓公,负责接待的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接待的规格。

齐桓公只说了一句话:“问管仲。”

接着,又来一位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政务,他还是那句话:“问管仲。”

在一旁侍候的人看到这种情形,笑着说:“凡事都去问管仲,照这么看来,当君主蛮轻松的吗?”

齐桓公说:“像你这样的小人物懂什么呢?当君主的辛辛苦苦网罗人才,就

是为了运用人才。如果凡事都由君主一个人亲自去做,一则不可能做得了,再则就糟蹋了苦心找来的人才了。”

“我花那么多的心血找到的人才,”齐桓公接着说,“让管仲当我的臣下。既然交付给他处理,齐国就安泰,我就不应该随便插手。”

网罗人才是一件很辛苦又费力的事,得到真正的人才不易。一旦得到贤良而忠心的人才辅佐,国家就会兴旺安泰。要放手让人才去发挥自己的才干,身为管理者,就不要随便插手干预。正是因为齐桓公的贤明,再加上管仲的大力辅佐,不久之后,齐国就跃居春秋五霸之首。

无论是鲁君,还是齐桓公,他们的话都很值得细细品味。管理者用人只给职不给权,事无巨细都由自己定调、拍板,实际上是对下属的不尊重、不信任。这样,不仅使下属失去独立负责的责任心,还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难以使其尽职尽力,到头来工作搞不好的责任还得由管理者来承担。

所以,放手让你的下属去施展才华吧,只有当他确实违背了工作的主旨时,你再出手干预,将他引上正轨。只有将下属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你的事业才能迅速地获得成功。

作为一名领导者,当一位尽职尽责的下属向你提出加薪要求时,你会怎么办呢?

如果你正巧准备给这位下属加薪那自然是皆大欢喜了,但如果你认为下属的工作表现不足以达到加薪的标准,或企业正遇到经济危机,身为中层领导的你,该如何应对,才能把问题圆满解决而不是闹到老板那里才罢休。

这个时候,一定要讲究一下说话的策略,特别是对那些为公司作出很大贡献,具备一定实力的员工,你更要慎重。因为,他非常有可能在向你提出加薪要求之前,已经为自己准备了后路——加薪不成,另谋高就。如果你不想失去这样的员工,那么在谈话时就要谨慎小心。

小李是一家出版社的主任编辑。一天,下属小罗向他提出要加薪。小李想了一会儿,说道:“小罗,我知道你从助理编辑做起,时间已经不短了。你在业绩表中所做的工作总结,我觉得你提到的那几点都很重要。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离第一次薪金评估还有很长时间。所以我现在无法批准薪金评估报告。”

“另外,说实话,我觉得就你现在这份业绩表的内容来说,比较有说服力的数据还显得很不够。现在离年底的评估报告还有一段时间,你再加把劲儿,争取让你手上的那两个图书选题能够在年终出炉。而且,我们社最近设立的那个新项目,相信你肯定也能做出点业绩来的,你不妨尝试一下,这样,在年底评估的时候,你就可以有一份比较有说服力的报告给我,到那时,我一定会尽力为你争取加薪。”

在这里,小罗的主管巧妙地为他设定了一个比较实际而又有意义的工作目标,机智、不着痕迹地回绝了他当前的加薪要求。清楚地表明,加薪要有“硬指标”,要有客观的工作成绩,而她目前的工作成绩还不足以享受这个薪资待遇。更重要的是,谈话将负面的拒绝转向为正面的激励——使加薪成为员工取得更高成就的动机。

其实,员工在向主管提出加薪要求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接受两种结果的准备。如果管理者能够本着设身处地的态度,为员工着想,给出合理的拒绝加薪的理由,让员工明白作出这样的决定不是你一个人的独断专行,而确实是事出有因。相信一定可以取得员工的理解或谅解。

但是,在你向下属作出合理的解释之前,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先认真地倾听和复述员工的要求和想法。要知道,下属要鼓足勇气走到你跟前来更是要花点时间的。所以当员工向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时,你最好请他坐下来,让他讲一讲自己认为应该加薪的理由,你可以了解员工的问题所在。更有利于你从对方的视角看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地向对方阐明拒绝的理由。

领导者如果既想拒绝加薪,又要保证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不妨尝试以下的方式: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使下属在公司内部发挥出个人最大的优势,在技术上,经验上得到积累;提供难得的培训机会,等等。你可以视对方的情况,这样对他说:

“我知道,公司因为暂时面临困境,无法满足你的加薪要求,可能会让你很失望。所以,根据你的情况,公司管理层在昨天的会议上进行了一次沟通,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调你到公司总部的技术部工作,虽然那里的薪资待遇和这里相同,但是相对来说,生活和办公条件要比这里优越,更重要的是接受培训的机会比较多,你作为年轻的技术人员,在那里会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你觉得怎么样?”

想必但凡有些上进心的员工,对这样的安排都会有意外之喜,并欣然领命吧。这样做也会使员工感到:在这里工作,除了金钱之外,还可以收获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仅仅通晓管理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娴熟的领导艺术。因为在企业中,下属是直接接触到具体业务的人。具备与下属交往的能力是领导艺术中的一门必修课。作为领导,必须努力“套”出下属的心里话,了解下属的思想动态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

松下幸之助是一个坦诚直率的人,因此他也希望员工同样有自主性,同样坦诚直率,从而在公司形成一种自由豁达的风气。

松下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经营理念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每一个员工都不必唯命是从,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判断力,而不是采取消极的态度。松下说:“员工不应该因为上级命令了,或希望大家如何做,就盲目附和,唯命是从。”

在松下的企业里,允许员工当面发表不同意见与不满。以前,松下电器的员工分为一、二、三等和候补四级。有一位迟迟未获升迁的候补员工对自己的境遇十分不满,所以就直截了当地对松下说:“我已经在公司服务很久,自认为对公司有了足够的贡献,早已具备了做三等员工的资格。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接到升级令。是不是我的努力还不够?如果真是如此,我倒愿意多接受一些指导。其实,恐怕是公司忘了我的升级了吧?”松下对此非常重视,责成人事部门调查处理,不久就给候补员工办理了升级手续。

松下鼓励大家把不满表达出来,而不是闷在心里。这样就不会增加自己的内心痛苦,对公司也是很有好处的。

松下从不限制员工越级提意见或提建议,即使普通员工,也可以直接向社长,而不是他的直接上级反映问题,表明主张。所以他提醒那些高层干部,要有这种心理准备,对此要有欢迎的姿态和支持的行动。松下认为,公司既然是大家一起经营的,就应该由大家来维护,无论哪一环出现波动,失去团结,都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运转。

据说,曾经有一位员工被批发商狠狠骂了一顿,说松下的电器质量不过关。如果在其他公司,这个员工很可能只是向他的上司发发牢骚,甚至不做任何汇报。但是这名松下的员工如实地向松下幸之助报告了。随后,松下就亲自拜访了这位批发商并表示歉意。批发商因为一时的怒气而发了一通牢骚,不料却引起社长亲自拜访,非常不好意思。自此以后,松下公司与这家批发商的关系密切多了。

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整体性、复杂性、多变性和竞争性,决定了领导单枪匹马是肯定不行的。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市场和企业文化,任何个人都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出有效的决定方案。因此,学会让下属说出心里话是非常重要的。领导能否做到有效而准确地倾听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与下属的深入沟通以及其决策水平和管理成效,并由此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者的倾听能力更为重要。一位擅长倾听的领导将通过倾听,从下属那里及时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思考和评估,并以此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

美国著名化妆品企业玫琳凯公司的创始人玛丽·凯女士也深谙此道,她的公司已拥有20万名职工,每个下属都可以直接向她陈述困难。她也专门抽出时间来聆听下属的讲述,并做仔细记录。对于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她都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答复。在很多情况下,倾诉者的目的就是倾诉,或许他们并没有更多的要求。日本、英美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常常在工作之余与下属职员一起喝几杯咖啡,就是让部下有一个倾诉的机会。

众所周知,最成功的领导者,通常也是最佳的倾听者。做一个永远让人信赖的领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下属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人之才性,各有长短。宋代司马光总结说:“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优于德而强于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这是现代管理者的最基本的管理才能。假如你是一位企业管理者,对待如下不同类型的下属,应当采取不同的用人之道,使他们克服短处,各有特长,为组织发展增添人力资源:

知识高深的下属,懂得高深的理论,可以用商量的口吻;

文化低浅的下属,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浅显的事例;

刚愎自用的下属,不宜循循善诱时,可以用激将法;

爱好夸大的下属,不能用表里如一的话使他接受,不妨用诱兵之计;

脾气急躁的下属,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须简要直接;

性格沉默的下属,要多挑逗他说话,不然你将在云里雾中;

头脑顽固的下属,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领导者用人的前提是如何察人”的问题,做到既要察人所长,用人之长,又要察人所短,因人而用。

对一个人才来说,性情为人也许是天生的。但作为领导却能够“巧夺天工”地运用他,使之能够既显其能,又避其短。以下是10条用人的经验之谈:

(1)性格刚强却粗心的下属,不能深入细致地探求道理,因此他在论述大道理时,就显得广博高远,但在分辨细微的道理时就失之于粗略疏忽。此种人可委托其做大事。

(2)性格倔犟的下属,不能屈服退让,谈论法规与职责时,他能约束自己并做到公正,但说到变通,他就显得乖张顽固,与他人格格不入。此种人可委托其立规章。

(3)性格坚定又有韧劲儿的下属,喜欢实事求是,因此他能把细微的道理揭示得明白透彻,但设计到大道理时,他的论述就过于直露单薄。此种人可让他具体办点事。

(4)能言善辩的下属,辞令丰富、反应敏锐,在推究人事情况时,见解精妙而深刻,但一涉及根本问题,他就说不周全容易遗漏。此种人可让做谋略之事。

(5)随波逐流的下属不善于深思,当他安排关系的亲疏远近时,能做到有豁达博大的情怀,但是要他归纳事情的要点时,他的观点就疏于散漫,说不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这种人可让他做低层次的管理工作。

(6)见解浅薄的下属,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当听别人论辩时,由于思考的深度有限,他很容易满足,但是要他去核实精微的道理,他却反复忧郁没有把握。这种人不可大用。

(7)宽宏大量的下属思维不敏捷,谈论精神道德时,他的知识广博,谈吐文雅,仪态悠闲,但要他去紧跟形势,他就会因为行动迟缓而跟不上。这种人可用他去带动下属的行为举止。

(8)温柔和顺的下属缺乏强盛的气势,他去体会和研究道理就会非常顺利通畅,但要他去分析疑难问题,他就拖泥带水,一点也不干净利索。这种人可委托他执行上级意图办事。

(9)喜欢标新立异的下属潇洒超脱,喜欢追求新奇的东西,在制定锦囊妙计时,他卓越的能力就显露出来了,但要他清静无为,却会发现他办事不合常理又容易遗漏。这种人可从事开创性工作。

(10)性格正直的下属缺点在于好斥责别人而不留情面,性格刚强的人缺点在于过分严厉,性格温和的人缺点在于过分软弱,性格耿直的人缺点在于过分拘谨。这三种人的性格特点都要主动加以克服。所以可将他们安排在一起,借以取长补短。

金无足赤,领导者对人才不可苛求完美,任何人都难免有些小毛病,只要无伤大雅,何必过分计较呢?最重要的是发现他最大的优点,能够为企业带来怎样的利益。

现代化管理学主张对人实行功能分析:“能”,是指一个人能力的强弱,长处短处的综合;“功”,是指这些能力是否可转化为工作成果。宁可使用有缺点的能人,也不用没有缺点的平庸的“完人”。

这里讲的所谓问题下属,其实就是因性格不同而差异巨大的下属。

性格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到人际关系及工作效率。因此,在管理过程

中,根据人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性格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有几类人的性格较为突出,也比较难管理,下面分别作出介绍,为领导者提供借鉴。

(1)脾气暴躁、常与人结怨者

某君自卑感很重。他在工作中表现很认真,也很执著,但不顺利时,他总认为是其他人故意刁难他,为此经常大发雷霆,甚至到领导那里“投诉”,造成办公室火药味浓重,人际关系紧张,直接影响了其他人的工作情绪。

当这类情绪激动、怒气冲冲的员工跑到你办公室“投诉”时,你首先应让他们坐下来,然后仔细聆听他们的谈话,不要发言,因为他们在激动时所说的话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未经组织的,所以你应该让他们把事情的经过说完,相对冷静下来之后,再来表示你的处理方法。

你不必试图改变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也不要敷衍他们,更不能从中转换话题。虽然任何一个公司的纪律都不会要求改变员工的不良性格,但你必须告诉他们,动辄发脾气的人感情上通常不够成熟,要教会他们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强调公司不赞成以乱发脾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可以尝试着给他们安排一些多见文件少见人的工作,鼓励他们多参与同事们的活动,让他们知道他们是跟大伙儿同一阵线的,没人愿意也没有人能阻碍他的工作。

(2)自尊心极强、感情脆弱者

这类人多是一些职位较低的年轻女性,她们大部分刚踏出校门,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太适应。管理者几句提醒她们的话,听在她们耳中,就像被老师当众责骂,心中极为不安,无形中产生了一股压力,对工作丧失信心和兴趣,甚至产生跳槽的念头和行动。具有这类性格的员工,一般表现比较拘谨,她们总喜欢绷着脸,紧张地工作,遇到困难时诚惶诚恐,对上级说话时语调总是战战兢兢。

对待此类员工,说话时措辞要小心谨慎,尽量避免从个人角度出发,多强调“我们”和“公司”。在批评她们工作中的问题时,必须多顾及她们的自尊心。一丝温和的笑容,一句关切的问候,都会增加她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在平时例行的工作中,不妨把握机会称赞她们的表现。再三的鼓励或许让你都感到自己唠叨,但对她们来说却是很受用的,而且有种被重视的感觉。同时,应该让她们明白,在工作中发生错误时,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一定与个人能力有关。因此,不必为此感到沮丧和丧失信心。

(3)消极悲观、缺乏自信者

公司召开会议、讨论某项新建议时,有人提出反对是正常的。但你可能会发现,在你的公司里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管提出的建议是什么,从不进行深入的思考,总是一味地阻挠和反对,这不仅会阻碍公司的变革,而且破坏了公司创新的氛围。

因此,你必须深入分析他们反对的真正原因。有些人只是因为他们消极悲观,缺乏信心,担心失败。如果你发现某位员工一贯努力工作,对公司忠心耿耿,而且还颇有业绩,只是有些缺乏信心,你可以给他机会,培养他的自信心。

例如,你可以找他谈谈你的新计划,让他负责实施。起初,他可能犹犹豫豫,面露难色。此时,你可以请他不要对任何事都采取否定的态度,应该提出积极而且有建设性的意见。如果他怀疑该项计划的可行性时,你就鼓励他找出可行的方法,并且全力帮助他实施,让他体验变革的乐趣及由此获得的成就感。当然,你不要企图使消极、悲观的人一下子变得积极、乐观。你只能让他了解你是个乐观进取、凡事采取积极态度的人,尤其是接洽一项艰巨的工作时,更应以肯定且乐观的态度对待。如果他一向尊重你,多少也会被你感染而产生信心。

(4)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者

在许多地方,常可见到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者,他们经常称赞你,且附和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如果有这种员工,就必然有爱戴高帽子的上司。尽管各位管理者都会表白自己明智、有自知之明和不介意下属批评,但人们总是喜欢被表扬。

有些管理者认为,只要自己不为他们的吹捧而迷惑,他们的表现也不差,就可以任由他们继续奉承下去。但事实上,你的态度,会使他们感觉你默认了这种吹捧,不仅会强化他们的这种行为,还会使他们轻视你,降低了对你的尊重。对待这种下属,在与他们沟通时,无须太严肃地拒绝他们的奉承,也不要任由他们随意夸张。当他们向你卖弄奉承的本领时,你可以说:“你最好给自己留一点时间,考虑新的计划和建议,下次开会每个人都要谈自己的意见。”

(5)善于表现、急功近利者

下属中,总不乏雄心万丈、积极进取之人,甚至你能感觉到下属的目标直指你的职位,许多管理者因此而忌才。但是,对待这些急功近利者却不能忽视。因为这种人往往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情绪和进度,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与急于表现自己的下属沟通,切忌使用单刀直入式,免得让他产生你忌才的错觉,而不接受你提出的任何建议。你可以认真聆听他的建议,适当称赞他的表现,表示你对他有某种程度的赞赏。得到你的称赞,他一定会进一步表现自己,那时你可以漫不经心地告诉他:“凡事都得按部就班,这样才会对其他员工比较公平,如果其他人比你更急时,你能否容忍他像你现在这样牵着别人鼻子走吗?”你的语调要像平常说笑般轻松,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也让他设身处地,为其他人想一想。

(6)郁郁寡欢、以为怀才不遇者

这种下属常为自己的才华不能受到重视而终日叹息,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待这种员工,千万别用类似的打击性语言:“你有多少才能呢?像你这样的人,随便可以找到。”

这种语言会使他们感到被轻视,变得更加郁郁寡欢。平日对他们要热情,这样会使他们有被尊重、重视的感觉。交代给他们的任务,事后一定要认真过问,如果做得好,别忘记称赞两句。尽管他们在公司里只不过是些小角色,但也可以偶尔邀请他们参加重大会议,鼓励他们勇于发言,并经常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如果他们同时感觉到机会面前人人均等,他们会更加努力工作的。

总之,虽与有“问题”的下属在沟通和相处方面都会有困难,但作为管理者,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尝试了解他们的性格,并进行因人而异的管理,而且要牢记这项工作是非常需要时间和讲究方法的,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这是诸葛亮提出的了解、识别人的方法之一。了解、识别人的方法很多,采用通过拨弄是非、挑拨离间来了解其立场。这种方法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无事生非,无中生有,在张三面前说李四的不是,在李四的面前说张三的不是一样,是一种激将法。什么是激将法?简单地说,就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用反面的话激励别人,使之决心做什么事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一般来说,激将法有如下几种。

(1)明激法

就是针对对方的心理状态,直截了当给以贬低,用否定的语言刺激之,刺痛之、激怒之,使之“跳起来”,从这激将的过程来观察识别对象的真正的志气和志向。

《三国演义》中,周瑜企图假借曹操之手杀掉孔明的时候,孔明采用激将法,揭穿周瑜的诡计。当孔明欣然同意接受断曹操粮草命令时,对鲁肃说:“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何愁功绩不成,非比江东、公与周郎辈止一能。公等于陆地能伏路把关,周公瑾但堪水战,不能陆战。”鲁肃将此言告知周瑜,周瑜愤怒地说:“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马军,往聚铁山断粮道。”肃又将此言告知孔明,孔明将问题挑明,并从抗曹大局出发,笑对鲁肃说:“公瑾令我断粮道,实欲使曹操杀我耳。”这时孔明正是利用周瑜的自尊心,好胜心强,不甘落后的虚荣心,故意夸耀自己,贬低周瑜,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2)自激法

就是一味地褒扬对方光荣的过去的状态而不提及其现在,无形中就否定了下属现在的工作,从而激励起对方改变现状的决心。

(3)导激法

激将法不能只采取简单的否定或贬低,而要“贬中有导”,既能激励他的意志,又要指明其奋斗方向。

在用人过程中,采用“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要注意分寸,“反话”容易使人泄气。所以,采用这一识人方法时出发点一定要正确。不是为了整人去挑拨是非,而是为了选拔人才,去考察人才的志向变化,观其在是非曲折中能否承受这样的考验。如果受了一点委屈就破瓶子破摔,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才的。应该有大将风度,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第一时间更新《领导口才全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