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麦克阿瑟面对的是美国总统,要是中国的皇帝,一准儿会认定他有篡权杀君的野心,乃是十足的乱臣贼子。

罗斯福是民选总统,没那么娇贵和小心眼儿,但说实话,他对麦克阿瑟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也有些不自在。再看麦克阿瑟还穿着冬天的军服,与尼米兹身上笔挺的白色制服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是两个人握手时,他就问道:“道格拉斯,你到这里来同我们见面,干嘛不穿该穿的服装呢?”

麦克阿瑟随口回答:“哎呀,你没到我那个地方去,天气冷得很!”

罗斯福再没说什么。

寒暄之后,罗斯福、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一起坐在甲板的椅子上,让摄影师为他们照相。即便这个会谈前的一般程序,事后还被麦克阿瑟说成是“官场上俗不可耐的丑剧,让我离开指挥岗位来拍这种政治性的照片,简直是耻辱”。

第二天,由罗斯福做东举行了宴会,饭后,众人聚集在会客厅里开始讨论正事,具体就是讨论太平洋战争的下一阶段行动计划。尼米兹为这次讨论准备了许多地图、计划、手稿以及各种统计数据,麦克阿瑟却什么都没有,就凭带来的一张嘴,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是在“单干”。

尼米兹首先发言,他拿出来的方案实际上就是金格的计划。不出麦克阿瑟所料,按照这一计划,他所指挥的军队,除象征性地留下两个师和几个飞行中队,其余都要交给尼米兹。

轮到麦克阿瑟了,他仍旧从政治和道义的角度,强调了收复菲律宾的重要意义:“如果绕过菲律宾,美国舆论就要谴责您,总统先生,而谴责您是有道理的。”

罗斯福已看过关于日军加强菲律宾防御力量的报告,他沉吟着说:“道格拉斯,你说得虽然不错,但是因此需要付出的代价,我们恐怕承受不了。我认为我们似乎还是应当绕过它。”

麦克阿瑟马上回答:“总统先生,我的损失不会大,绝对不会比过去大。”他竭力向罗斯福保证,只要由他来指挥,绝不会出现难以承受的损失,因为“只有平庸的指挥官才会那样,优秀的指挥官打仗是不会招致重大损失的”。

当时尼米兹部署的塞班岛战役已经结束,麦克阿瑟指挥的比亚克岛之战尚未打完,在这两场战役中,美军的伤亡都不小。不过尼米兹在这场会谈中显示出了他为人厚道以及光明磊落的一面。在麦克阿瑟发言时,他始终保持沉默,既未指摘麦克阿瑟话里的漏洞,更没有告诉罗斯福,他的中太平洋攻势牵制了多少日军主力,否则的话,麦克阿瑟的损失还会更大。

事实上,尼米兹本身对金格的计划也有怀疑,认为绕过菲律宾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此时此刻,他想的不是个人得失或与麦克阿瑟计较,而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旁观者都以为尼米兹和麦克阿瑟是竞争者,两个人之间会发生激烈争执,结果这种争执并没有发生,尼米兹也像罗斯福一样,一直在认真倾听麦克阿瑟的意见。

讨论从午夜持续到次天早晨,麦克阿瑟不但说服了总统,而且说服了尼米兹。在场的人都被这种诚恳气氛所感动,他们认为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是“完成这个伟大任务的最合格的将官”。

罗斯福起初主要担心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之间产生摩擦。在了解尼米兹的真实想法后,麦克阿瑟让罗斯福放一百二十个心:“您不必担心我和尼米兹将军之间的分歧,他对金格将军的计划并非真心拥护。总统先生,我和尼米兹将军完全相互了解。”

大家都释然了。在第三天举行的正式晚宴上,罗斯福、麦克阿瑟、尼米兹三人共同举杯,罗斯福对他的两位上将说:“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调解你们的分歧,下次喝酒的地点将在东京的庆功会上。”

心病还要心药医,麦克阿瑟带着好心情离开了珍珠港,临上飞机前,他不无得意地对幕僚说:“我们得手了!”

珍珠港会晤是麦克阿瑟和罗斯福相隔七年之后的第一次见面。近在咫尺时,麦克阿瑟才发现总统清瘦而苍老,身体消瘦得仿佛一副人形骨架,行动也有些迟缓,上下车都需要人搀扶,而实际上罗斯福的年龄比麦克阿瑟尚小两岁。

显然,罗斯福的有生之年已经屈指可数。麦克阿瑟很是震惊,他意识到死神也在向他靠拢,不由得感叹人的一生是多么有限,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许下的诺言,又将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

回到布里斯班不久,麦克阿瑟就收到了菲律宾总统奎松逝世的消息,悲痛之余,他出兵收复菲律宾的心情更加迫切。

尽管罗斯福已同意了麦克阿瑟的设想,但事情并没有就此一帆风顺。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出现了分化,马歇尔受罗斯福的影响,转到了麦克阿瑟的立场上,金格固执己见,认为解放菲律宾“只能因感情用事而延缓战争进程”,其他几名成员则还在犹豫不决。

直到一个多月后的一个偶然发现,优柔寡断的“长老会”才做出了最终决断。

第一时间更新《战争从未如此热血3·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