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月中旬,第五舰队以马绍尔群岛为目标,发起“燧发枪行动”。

这时第五舰队的规模又有扩大,行动之前,整个珍珠港里的舰船密密麻麻,使得这座港口就像用钢铁铸成的一样,水兵们称之为“大蓝舰队”。第五舰队离开港口后,珍珠港又突然变得一片空旷,仿佛一座城池消失了一样。

如同执行“复苏行动”一样,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中将仍任行动总指挥,但在战前的准备会上,他与尼米兹之间又有了分歧。

鉴于“复苏行动”的教训,斯普鲁恩斯主张饭要一口口吃,分几步循序渐进地夺取几座环礁。尼米兹说一口口吃是对的,不过吃第一口时嘴要张大些——绕过其他环礁,直扑夸贾林环礁。

夸贾林环礁位于马绍尔群岛的中心,乃日军司令部所在地,美军攻占后,能得到两个机场和一个一流的锚地,谁听到都不免动心。可当尼米兹提出后,总指挥斯普鲁恩斯、登陆编队指挥特纳、陆战指挥霍兰·史密斯,三巨头不约而同地表示强烈反对。

这三个人考虑的是现实困难。美军占领夸贾林环礁后,还得建立夸贾林与吉尔伯特、珍珠港之间的交通线,而被绕过的那两座环礁将会切断这一交通线,况且两座环礁上都有日军机场,可对夸贾林进行空袭轰炸。

进攻夸贾林,打好了自然是人间争霸,可万一打不过,你别想就人间蒸发,到时守又守不住,跑又跑不脱,岂不很惨?

尼米兹一贯能够接受部下的建议,但这次他坚持己见。他的决策不是一拍脑袋就得出的结论,其依据主要来自无线电情报分队破译的情报。情报显示,日军正在其他岛上加强工事,唯独忽略了夸贾林环礁。

很显然,日军的思维是常规思维,他们也认为美军会从外围逐个攻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乃兵家要诀,尼米兹决不愿意放弃自己认为正确的主张。

最后一次,尼米兹一个个征求斯普鲁恩斯等人的意见:“你们现在怎么考虑?”

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还是:“打外围岛屿。”

短暂沉默后,尼米兹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但是,诸位,我们的下一个目标还是夸贾林环礁!”

斯普鲁恩斯、霍兰·史密斯不吱声了,唯独特纳还在说这是个冒险且鲁莽的举动。尼米兹语气温和,但锋芒毕露:“如果你们不想干,就换人。你们愿意干还是不愿意干?”

三个人面面相觑。原来所谓号召力都是空的,说得顺就是号召力,逆耳了还有杀招在这里等着呢。

见大头头发出了“最后通谍”,几个人都屈服了,连特纳也皱起眉头说:“我当然愿意干。”

1月30日,第五舰队的南北两路部队分别驶抵夸贾林环礁。尼米兹显然做出了一个英明的决定,他直取夸贾林的做法,不仅让部下们感到震惊和意外,也大大出乎日军的预料——夸贾林已分兵出去,防守能力大大减弱。

但防守能力减弱了,并不代表就好打。作为马绍尔群岛的中枢海岛,夸贾林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其坚固的据点,若战法不当,“复苏行动”便是前车之鉴。

美国战史学家把“复苏行动”称为“1945年胜利的播种床”,幸亏曾经付出了血的代价,美军才有避免第二次掉进坑里的机会。他们总结出,“复苏行动”之所以损失巨大,并不仅仅是因为同时进攻马金环礁和塔拉瓦环礁,分散了兵力,最主要的还在于美军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缺乏攻占珊瑚环礁的经验,导致了众多的指挥失误。

教训之一,就是在一座日军高度设防的珊瑚岛上,其工事的坚固程度,怎么评价都不为过,你扔再多的炸弹和炮弹,也不一定能予以严重破坏,更不用说彻底摧毁了。这就告诉海军,支援火力只嫌不够,没有过多。

与“复苏行动”不同,“燧发枪行动”采取的是狮子搏兔的战术,支援火力集中之密,在太平洋战争中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甚至有人认为有点儿小题大做。

先是陆基飞机做连续不断的长途轰炸,接着第58特混舰队的快速航母群实施三天的密集轰炸,最后到登陆前,支援舰队又连续炮击两天。据统计,美军在马绍尔群岛投放的炸弹和炮弹数量,相当于进攻吉尔伯特群岛时的四倍。一位随军记者报道说:“整座岛好像被抛到了两万英尺高空又跌落下来。”

有了排场,还得搞清楚用场。参与炮击的舰炮全部使用大口径火炮和穿甲弹,炮击时至少可有效穿透日军防御工事的上部。每次轰炸和炮击,还要在硝烟消散后查明破坏程度,再根据实际效果,有针对性地重复进行精确轰炸和射击。

另外一个细节也颇能反映美国人的反省精神和意识。尼米兹在视察贝提奥岛后,便专门在夏威夷一座偏僻的岛屿上修建了试验场,把日军的碉堡和沙顶地堡都原样复制了过去。海军用舰炮对着复制品反复轰击,试验发现,摧毁日军海岛工事最有效的办法,不是近距离平射,而是远距离的排炮俯射,于是支援舰队便采取了这种炮击方式。

到美军正式登陆夸贾林环礁时,海岛的地面上已没有任何完好的工事,守岛日军约有半数被炸死。

第一时间更新《战争从未如此热血3·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