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参谋奥宫此时正在新加坡负责飞行员训练,即便在新加坡,他每次也能听到象征胜利的《军舰进行曲》,看到纷至沓来的战斗“喜报”。奥宫是经历过中途岛战役的老军官,他当时就有些看不懂,想不通。

一航战的这一拨飞行员虽是机动部队的老底子,但更多的是后来补充的新飞行员。在以往的美日海战中,那些老王牌飞行员的空战技术那么高,当时“零”式还具有压倒性优势,参与空战的日机数量又多,即便如此,要想击沉击伤一艘美军航母也不容易,为什么现在得分反而越来越高呢?

奥宫心存怀疑也不敢发声,但一航战的损兵折将是确定无疑的。从11月2日到11日,伴随着三次“空战大捷”,一航战已损失了70%的飞机,一半飞行员命归黄泉。一航战里最重要的部队,那些技术熟练的飞行队长和分队长则死伤近半——新飞行员还可以得到补充,老飞行员死了就死了,永远成为空白。

作为日本海军的中坚力量,机动部队继瓜岛所罗门海战后,再次丧失了战斗力。11月12日,古贺对“赫赫战果”表示满意,宣布结束“吕作战”。

不管古贺是否真的相信日军在空战中取得了胜利,但从拉包尔遭袭后,他就下令忙不迭地撤出重型巡洋舰这一举动来看,实际上他在海战中早就示弱了,倒是负责布干维尔防守战的陆军指挥官百武还不肯低头认输。

在美军登陆的最初几天,百武一直没有调集重兵从陆地对美军的滩头阵地发起攻击,某种程度上,是瓜岛经验蒙蔽了他。他认为美军会像在瓜岛时一样占领岛上机场,如果调重兵出去,是中了美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另一方面,托罗基纳角区域全是沼泽,无法修建机场,这也强化了百武的这一认识。

岛上不能抽兵,就从别处调兵,百武决定派第23步兵团(缺一个大队)实施反登陆战。“第二次布干维尔岛海面空战大捷”前夕,第23步兵团的第一梯队共475人,乘坐四艘驱逐舰,以“东京快车”的方式从拉包尔出发前往托罗基纳角。

百武想过夜袭,遗憾的是,他没弄清楚美军滩头阵地的正确位置,第一梯队登陆地点距离美军陆战队的左翼还很远,而且正好处在美军哨兵的视野范围之内。因此,这批日军一上岸就悲剧了,供其选择的方案非此即彼,要么气不稍喘地与美军作战,要么分散逃入丛林。

第一梯队选择了前者,就地建立滩头阵地,准备在后续大部队登陆之前,在岛上坚守到底。

日军擅长丛林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在丛林中构筑阵地的能力很强,阵地通常修得又好又快,凡在太平洋与日本人打过仗的人都有这个体会。尽管美军很快就包抄过来,但日军已经躲在坚固的工事后进行防守了。

在野炮和迫击炮的掩护下,陆战队用了一天时间才突入日军阵地,而这时天色已晚,跟日军打夜战是要吃亏的,队员们又自动撤了回去。

有道是,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日军被放了一马,却又想起来要趁机对美军发动夜袭,只是他们的时机实在不凑巧,美军正在抽调更多的炮兵,以便为第二天的攻击做准备,于是“官差吏差,来人不差”,企图渗入阵地的日本兵全给火炮做了夜宵点心。

此后几天,第一梯队遭到全歼。从缴获的文件中,范德格里夫特得知,百武拟从拉包尔派出的反登陆作战部队有近3000人之多。

这一情况在托罗基纳角战斗还未结束时其实就已经发生了,当时第23步兵团的后续大部队先在东北面登陆,然后向美军偷袭了过来。

布干维尔岛上幽深的沼泽很让美军头疼,既限制部队前进,又妨碍建立机场,但这回沼泽帮了陆战队一个大忙。第23步兵团发现眼前全是沼泽地,只有一条绕行小路可以通行。

战场上,烦人的沼泽就是守军的无价之宝。范德格里夫特早就认识到了绕行小路的价值,在小路上提前建立了阻塞工事,仅用一个连扼守,就将不断拥来的大股日军全给击退了。

解决了日军的第一梯队后,美军主力逐步集中于东北面,直至将第23步兵团驱逐出皮发村。在陆战三师进入布干维尔时期,百武一共只发动了这一次攻势,最后仍以完败告终。

第一时间更新《战争从未如此热血3·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