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的日子终于到了。

天还没有亮,顺天府的亲兵们便在京师的各条道路上设了哨,京官们这一天也都起得特别早。曾国藩虽是候补检讨,也早早地来到翰林院候着。这毕竟是难得一见的大场面,谁都不想错过。错过了,是要后悔一辈子的。

等到天亮,通往紫禁城的路两旁已是站满了人。京城的百姓个个都清楚,从道光帝登基,这么大的场面还是第一次出现。大家都伸着脖颈盼着、等着,比皇上本人还急。

最先走进紫禁城的是蒙古王爷朱英那泰,有仪仗、有马队,老王爷坐在没遮拦的大轿里,一副睡不醒的样子。一见这情景,街两旁观看的老人们就感叹:“王爷是真老了!想想乾隆爷搞的那几次盛会,朱英那泰王爷是何等地有精气神!头昂起老高,腰杆子直直的,两个大眼珠子,简直就是两盏明灯!仿佛是一晃儿,头发白了,眼皮下塌了,整个人都打不起精神了!”

老王爷进到紫禁城以后,朝鲜国的特使也带着礼品坐着大轿来了,特使大轿的后面还跟着十顶花轿,坐了十位眉清目秀的姑娘。看热闹的百姓们可就纳闷了:“怎么着,这十个女子也是礼品?咱万岁爷可不好这个!”

守街的亲兵们马上低声喝止众人:“闭嘴!再说割舌头!”

一队一队朝贺的人整整过了一上午,到了傍晚时分,才轮到翰林院的编修、检讨、庶吉士们进拜。

曾国藩一整天滴水未进,此时已饿得头晕眼花,正拿不定主意是偷偷地出去吃口饭还是继续等,却忽然传谕觐见。曾国藩神情马上为之一振,说也奇怪,竟不觉得饿了。

曾国藩等一班翰林们在礼部堂官的带领下走进太和殿的时候,龙座的两边已是站满了有爵位的王、公、侯、伯、子、男及三品以上的大员们。蒙古王爷及朝鲜王爷的专使们并不在这里,好像已领到别处用饭去了。

礼部堂官高喊一声:“祝皇太后万寿无疆!吾皇万岁万万岁!”

翰林们就齐刷刷地跪下去,一齐照葫芦画瓢,待皇上说一句“下去吧”,礼部堂官就高喊一声:“谢恩!”翰林们就一齐叩头,然后便退出来。正要退出的曾国藩,却被兴高采烈的道光帝叫住了。

“曾国藩哪,你到前面来,朕有话问你。”道光帝用眼扫了扫那些脸呈惊愕色、侍立在两旁的王爷、大臣们。曾国藩硬着头皮,匍匐着跪到前面来,心开始七上八下地跳,额头已有汗冒了出来。

“朕听说你在会馆贴了个声明帖子,说什么不再参加任何官员的宴席了,有这事没有啊?”道光帝表情凝重地问。

“回皇上的话,有这事儿。”曾国藩低头回答,猜不透皇上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事。

“放肆!”道光帝莫名其妙地大怒了,“难道国宴和皇太后的寿宴你也不参加吗?”

曾国藩浑身一抖,赶忙回答:“回皇上话,国宴和皇太后的寿宴,微臣自然要参加!”

“那你不成了言行不一的小人了?”道光帝咄咄逼人,“不好好办事,成天挖空心思弄这些。我大清国,岂能容你这种小人招摇!你倒是说啊!”

道光帝说话的声音并不大,但在曾国藩听来却如五雷轰顶。曾国藩的额头沁出密密麻麻的一层汗珠,他略静了静,壮起胆子回答:“回皇上话,微臣参加皇上的寿宴和皇太后的寿宴是因为皇上不是官,皇太后也不是官。”

“那朕和皇太后是什么?”

“回皇上话,皇上是万民之主,是我大清国的主宰!而皇太后是国太!所以皇上和皇太后的寿宴,微臣是必须参加的。”

“曾国藩哪,”道光帝缓了一口气,脸色也柔和了许多,“算你还有良心,这个问题朕就不问了。朕一直搞不明白,你身为大清国官员,为什么不参加其他官员们的宴席呢?该不是看不起我大清国的官员吧?”

曾国藩叩头答道:“回皇上的话,微臣不敢。微臣进京城几年来,参加了大大小小上百次各种类型的宴席,凑的份子怕也有百八十两银子了。微臣慢慢发现,许多官员名为庆寿宴、贺喜宴,实为敛财宴。微臣就一年参加过两次一个人的生日宴。微臣斗胆问皇上,母亲生子,有一年当中分两次生的理吗?微臣于是决定,再不参加什么寿宴了,此风断不可长啊!微臣尽管现在成了不拿俸禄的候补检讨,但既蒙天恩点了翰林,以后就免不了出去做官,为皇上办事,为百姓办事……己已不正,谈何教人,微臣是不想负圣恩哪!请皇上明察。”说到动情处,想到自己为此所受到的打击,曾国藩眼圈一红,那泪再难控制,珍珠一般滚了下来。过了好久,才听道光帝说一句:“下去吧。”

曾国藩正要起身谢恩,却见一人突然出班,跪倒在皇上的面前,说了一句“皇上息怒”后并哽咽不止。满殿的文武大员都被闹得一愣,细细一看,却原来是官居一品、位居宰辅的满大学士穆彰阿穆老相爷。

道光帝急忙扬了一下手:“穆彰阿呀,快起来讲话。”

“谢皇上!”穆彰阿站起身,后退一步,“翰林院候补检讨曾国藩乃奴才的门生,黄口孺子信口雌黄不知地厚天高,惹皇上生气,作为他的座师有不可推卸的教导不力之责任!奴才罪不可恕啊!”说完他又跪下,边叩头边道:“奴才替曾国藩领罪了!”

满殿的人全都震惊了,听穆中堂的口气,这哪里是领罪,分明是替曾国藩求情。道光帝不由多看了一眼曾国藩,道:“老中堂你不要说了。咳!曾国藩这个人哪,说得好像也有道理。都下去吧,朕也累了,想静一会儿,朕晚上还得陪太后和几位王爷看戏呢!”道光帝懒懒地闭上眼睛。

曾国藩临起身时,偷偷望了一眼龙椅上的皇上,这一望竟令他心吃了一惊,他发现皇上忽然之间苍老了许多,脸色竟不如旁边坐着的老太后红润。一丝不可名状的悲哀袭上了曾国藩的心头。

道光帝原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旻宁,是大清入关后第六代皇帝,即位时已三十九岁。其父嘉庆帝即位时,国家财力已被乾隆爷铺张殆尽了,所以才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谚。一个拥有众多疆土的大清国的库银竟抵不过一个奸相的私财,那情形也着实让人觉着寒酸。嘉庆帝靠和珅的家财维持了几年,等传位给道光帝时,户银已不足千万,接近不继的边缘。

道光帝做皇储时,对国政的种种弊端已经了然于胸,所以他接位后,首先把节俭作为第一要事,严禁奢侈之风。先砍掉祖宗立下的每年一次的木兰秋狝,道光帝即位时声称,木兰秋狝糜银过甚又沿途扰民,缓办,但一直未办,又对全国的吏治大刀阔斧地来一番整顿,换了几位不中用的督、抚,革了若干名务虚不务实的大学士。

道光初年新升用的大学士曹振镛、吏部尚书英和及礼部尚书黄钺,曾被道光帝称为股肱心腹之臣,但不久,军机首辅曹振镛的“多磕头少说话”的滑头做法,让道光多少有些失望。道光帝很快又调整了军机班子,把比较敢说话敢施政的穆彰阿升为首辅大学士。

所以说,道光最初的十几年,是大清国人事更换最频繁的时期。有时一天同时革除两名大学士,有时又一天同时升授四五位督抚。乾、嘉的享受道光帝没有,乾、嘉的操劳却全都给了道光帝,道光帝怎么能不苍老呢?

在曾国藩眼里,道光皇帝就像北京的护城河,有古铜色锈迹斑斑的神秘色彩,也有包容一切的超人海量。你说不清他何时要散发污浊,更摸不准他哪一天能焕发活力。

第一时间更新《曾国藩发迹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