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股票市场的价格的涨与落都是有限的,呈波动状态。股价在涨到一定点时,必然会下降,我们把价位最高点称为“峰顶”,同样的道理,股价下落到某点时,必然会回升,我们把价位最低点称为“谷底”。如何把握峰顶和谷底是有相当大的难度。但同时也是最关键的。掌握“峰顶”,可适时抛出股票以获取最大的收益,避免降低价带来的损失;在“谷底”时,如判断准确可以买进最便宜的股票,以获取股票涨价的收益。毫无疑问,“峰顶”和“谷底”是股市投资者进行买入或抛出的两个最准点,因为无论是空头还是多头,在最准点买入或抛出都会获得最大的利益,因此自有股市以来,股民们就一直探寻着捕捉这两点的秘诀。

然而,由于股价的多变性,使人们难以确定封顶与谷底,如果一味地去等待这两个点,往往会使人们蒙受重大的损失。如,1987年之前,美国股市持续了五年的“牛市”仅从1986年3月到1987年8月,道·琼斯工业指数就由1686点猛升到2720点,这种过度升高的股市模糊,人们对繁荣背后潜在的危机的认识,因此当人们正满怀乐观地去等待峰顶的到来时,10月19日,美国股市暴跌,无以数计的人倾家荡产。股市格言也告诉人们:“你永远不要想在最低价买进,于最髙价卖出。”因而对于股民们来讲,明智的方法是退而求其次,选择“次顶点”和“次底点”,在“次顶点”抛出股票,在“次底点”买入股票,这样也可以收得丰厚的利益,而且比一味追求最准点要稳妥得多。

股价走势从下跌到上升,行情的“次底点”较“谷屁点”多一个点;同样“次询点”较“峰顶点”也多一个点。如“V型底”,谷底点只有一个点,然而次底点有两个,一个是股价下落至“谷底点”之前的某点,另一个是股价回升必经的某点。以“双型底”而言,最低点有两个,而次底点则有三个。

在“次顶点”抛出股票或“次底点”购入股票的时机较峰顶卖出或准备买入的机会多一次,这样就可以用小的损失代价换回更多的收益机会可以避免在行情过峰顶下跌时,一窝蜂抛售股票,以致抛不出去而受损;在股价下落到谷底时,疯狂抢购而导致购不进股票的情况出错,失去获利的机会。对“次顶点”与“次底点”往往较峰顶与谷底容易得多。

1990年2月40日左右,深圳股市的“发展股”的股市挂脾为每股80元,股价的涨幅很小,加上政府对涨价购幅度加以限制,股市日趋平稳;这吋,短期投资者见获利小而且风险大,便纷纷抛出股票,导致股票价格狂跌不止,以致政府不得不对股票价跌幅度有所限制,但也无回天之力,当时正逢各公司即将分配红股之际,股票下跌不止,说明股市的投机性受到限制后呈现一面倒的情况,同时,这也是对股票市价过高的一次调整。它告诉人们,在股价涨幅日减,已成强弩之末时,应及时抛出股票,以避免风险。在深圳股市下跌之初,许多人对股市的回升仍抱有幻想,在次高点没有及时出手,结果坐失良机。在深圳“发展股”降到每股60元时,有的人甚至包括1些行家都估计谷底将至,可谁知股价仍继续下跌,由于政府对跌停板幅度已从原来的3%调到0.5%,尽管股价下跌趋缓,但仍难判明是否接近谷底。而从股票的净值来看,市值仍与净值相去甚远。在深圳证券公司,一位青年对股市前景优心忡忡,想要抛出手中股票,又怕股价回升,守了很长时间的股票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后来他在一位持股大户的尽力劝阻之下,决心再守下去。这位大户因购入的是原始股,所以在股票下跌不止时,仍有相对亏而绝对赚的信心。可见如果不及时把握投资“最准点”果断出手,势必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当然,对于股民们来说,选择“次顶点”和“次底点”也有一定难度。由于股市风云变幻无常,时而“牛”气冲天,股价飞涨,时而又“熊气”弥漫,股价狂跌,更多的时候则是上升与下降交织盘旋,叫人迷惑难以断定最准投资点。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使用股价技术分析中的“滤嘴法则”,它最适宜用作涨势末期或跌势末期经营股票参考之用。股价上涨一段时间之后,最困惑的投资人,除了空手户以外,要算是持股的投资人。因为持股的投资人在行情冲刺之后,一方面为一截的差价高暗喜,另一方面却又担心万一行情反转回头,使得即将到手的利润化为乌有。股价下跌一段之后,空手户及空头户也有回补或不回补的困惑。因为,不回补,万一行情回升,岂不是空欢喜一场?如果回补,要是行情继续滑降,那不是叫人后悔不迭吗!

解决这些疑难的最好方法就是滤嘴法。,该法则的作用,就是以定式的比率,牺牲一小截利益,以掌握最满意利润的操作法则。采用滤嘴法则的投资人,并不希望赚“足”一段行情,只打算在一段行情中获取最满意的利润。

滤嘴法则的做法事实上也很简单,投资人先拟定一段行情中愿意少赚的比率,这一比率便称为滤嘴。比如某投资人在涨势中不卖最髙点,只卖次髙点,而其心目中最高点与次髙点的差距为10%,则此投资人的滤嘴为10%。另外某投资人愿意少赚的比率为5%,则其滤嘴为5%。同理,跌势中买进次低点的敲定,也随投资人的意愿而不周。

滤嘴是投资人自己订的主观比率,同样采用滤嘴法则的投资人,其“买点”与“卖点”也不一定相同,主要原因即各人所定的滤嘴比率各不相同所致。

采用滤嘴法则作为技术操作的依据,其“买点”的决定,在于股价跌落之后回升到投资人的主观比率时。例如:某一投资人所订的滤嘴比率为10好,那么不论股价怎样起起落落,也不论股价怎样大跌小升,只要回升的比率不到10%,均不作买进的考虑;然而,一旦跌势停止,反弹回升的比率达10%,就应该立刻断然买进。同样,滤嘴的比率为5%或的操作方式,其“买点”的决定也可以依此类推。至于滤嘴法则“卖点”的决定,取决于股价涨势结束而回落到投资人的主观比率,换言之,滤嘴法则的卖点只是选择于股市挺扬气数已尽的时候,例如,某一投资人所订的滤嘴比率为15%,不论行情怎样涨,只要不囬跌到15%的程度,就不考虑卖出,等到涨势衰竭,股价回跌到所订的滤嘴比率时再卖出,如果投资人所订的滤嘴比率为5%、10%、甚至20%,其“卖点”的操作也可依此类推。滤嘴法则的基本假设有如下两点:一是从事股票投资既然难以绝对把握买到最低价位或卖到最高价位,何不以次低价或次高价作为“买点”或“卖点”;

二是买卖股票不必存心赚足一整段行情,预备一定比率的行情给他人,对投资人本身既安全,又不必操心搞错。

可见,滤嘴法则确是一种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如果你能不贪心于最准价位,而采用这种操作法,那么你一定可以准确地把握住“次高价”和“次低价”,从中赚取最大程度的利益,如同战争中打胜了一场歼灭战那样痛快淋漓,这在兵法上称作“关门捉贼。”

“关门捉贼”是《三十六计》第四套混战计中的第四计:“小敌困之。剥,不利有往。”意思是对付弱小的敌人,要包围起来歼灭。零散的小股敌人,虽然势单力薄,但是行动自由,诡诈难防,因而不利于急追远赶。应该四面包围,不使其漏网,就能一举全歼。而如果让敌人跑了再加以追击,敌人有脱身的希望,必然拼死以决斗。这条计策是一种歼灭战的思想,不一定只着眼于“小敌困之”,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情况下,以敌我力量之对比作为依据,也可以用于歼灭敌人主力兵面,有时也可以设下埋伏,诱敌就范。

抗日战争爆发之时,我军与日寇在华北地区进行拉锯战。其中的平型关大捷,可以说是歼灭战的一个优秀范例。9月下旬,我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赶到山西平型关以西大营镇集结待机。平型关是山西和河北的接合处,日寇选中了这个薄弱的地方来进攻。此时,敌已攻至灵邱,我军当机立断,决定利用平型关险要配合友军在正面进行防御,等敌人进攻平型关时,我军便出其不意,从侧后予以猛烈的袭击。23日夜间,师部就率领主力赶到离平型关三十余里的冉庄。从上寨到冉庄的路上,已可以听到隆隆的炮声。24日,平型关方面炮声不断,据情况判断,敌人有于第二天大举进攻的可能。25日,我军以主力布置在由乎型关到东河南镇的约十华里长的汽车路以南的山地一线上,同时派出一队人马迅速由南向北以隐蔽动作穿过汽车路,占领东河南镇以北的一个高地,以便切断敌人后路,又派出另一队人马从关沟方向出去,以便接应友军的出击。天微明时,敌人进攻平型关的兵力布置已隐约可见,这时,从灵邱方向又开来了一个旅团,约四千人的兵力:前面是一百余辆汽车,紧接着是二百余辆马车,后面是少数骑兵,完全联成一线,进入了我军的伏击圈。

这时,师部下达了攻击的命令,我全线部队即以居高临下之势向敌袭击。因为在袭击之前,我们得到民众协助,封锁消息,秘密运动,所以这时的敌人,一点也料想到他们的面前便是我们的埋伏。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短兵肉搏,我军全线展开猛烈攻击,十多里长的山沟里,全是手榴弹爆炸声和喊杀声。有人虽负隅顽抗,但有利的地形已被我军尽占,那条山沟都在我军控制之下。我军从高地上向挤在夹沟马路中的敌人猛烈射击,无论敌人如何顽抗,终于被全歼在我军的冲击之下。经过几日的肉搏,平型关以东十里以内的敌人全部被歼,敌人死伤3千多,汽车被毁百余辆,大车被毁200余辆,我军缴获野炮一门,机枪20多挺,步枪1千余枝,战马50余匹。这一胜利,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增加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从平型关大捷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运用“关门捉贼”的谋略,要统观全局,恰当地选择“关门”的时间和地点,因势而用计,因情而变通。这同我们前边叙述的,采用滤嘴来适当掌握投资的最准点,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第一时间更新《三十六计与股市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