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律太后亲率大军来到潢河岸边,准备和自己的孙子辽世宗决一死战。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由于耶律李胡为人太过残暴,就连上京的文武大臣们也都反对耶律李胡称帝,于是纷纷与辽世宗暗通消息,表示支持辽世宗。所以述律太后手中真正掌握的军队非常有限,那么她还能有什么奇招来对付辽世宗呢?

前面讲过辽国的皇后也能领兵,述律后本人有两万多亲军,耶律李胡手下也有点儿人马,大概也就这些人支持他们。但是,拥立辽世宗的将帅们的家眷都在上京,被述律太后扣作人质。所以辽世宗不敢急于发动进攻,怕把老太太逼急了,老太太弄不好把这些人全杀了。老太太剁自己手腕子都不眨眼,那狠辣劲儿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辽世宗那边投鼠忌器,不敢有所动作;述律后这边也知道自己众叛亲离,也不敢有所动作,她是守有余而攻不足,能不被世宗皇帝给灭了就不错了,还主动出击?因此,双方就对峙下来。这就急需打破僵局,老这么耗着不是个事呀!

这个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这个人就是辽国的惕隐耶律屋质。惕隐掌皇族的政教,负责协调皇族内部的关系。现在皇族内部的一场火并眼看难以避免,耶律屋质挺身而出,愿意在双方之间充当协调人的角色。

辽世宗急于把这件事摆平,我已经继帝位了,但是进不了上京,进不了上京就没法举行登基大典,没法收服人心。他要摆平这件事,唯一的障碍就在于他手下将帅的家属都被控制住了,所以他就希望上京方面,也就是自己祖母那一方先乱起来。所以他派人给耶律屋质写信,目的是挑拨耶律屋质跟他祖母的关系,行反间计,让他们内部先乱起来,他们内部一乱了套,这事就好办了。

果然,辽世宗给耶律屋质写的信被太后得到了,太后就招来耶律屋质质问:你看,耶律阮那小子给你写信,许你高官厚禄,你是不是对我不忠心?你到底作何打算?耶律屋质不避嫌疑,他十分坦率地跟太后讲:“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为今之计,莫若以言和解,事必有成;否即宜速战,以决胜负。然人心一摇,国祸不浅,惟太后裁察。”(《辽史耶律屋质传》)太后您当年辅佐太祖皇帝,平定天下,于国于社稷功莫大焉,没有您就没有咱们大辽的今天。但是,现在出现了祖孙争位的情况,我十分愿意为您效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但是如果您怀疑我,我也就没法为您效力了。现在摆在您面前的两条路,或战或和。如果您主和,这事咱马上就操作;如果您主战,那咱就赶紧进兵,别在这儿耗着。但是我跟您说好了,一旦开战,人心动摇,国祸不浅,还希望您自己考虑清楚。我不是说我不同意打仗,我给你指出两条路,或战或和,我做臣子的,本分尽到了,你有最终决定权,你拍板!可是我跟你说,要是一打仗,人心动摇,国祸不浅,你看着办!咱们大辽建国才多少年?太祖太宗沐雨栉风,艰难创业,要是一打仗咱这国家毁了,这责任谁来负?谁在青史上留下千载骂名?这个话您自己琢磨。太后一听,耶律屋质这么坦率,所言极是,太后心思就活泛了,脸就不绷着了。

耶律屋质就更来劲了,又跟太后说:“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辽史耶律屋质传》)李胡是您儿子没错,您咋就不想想永康王还是您孙子呢?现在甭管他们俩谁承继大统,皇位并没有落入他族手中,都是太祖子孙这一脉传下来的,都是咱们耶律氏做皇帝,所以永康王继位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为今之计,应该跟永康王和议,能不打咱尽量不打。太后一想,说得有理。太后智谋广远,是一个城府极深的女人,也知道现在自己众叛亲离,说打也就是嚷嚷一下。我虽然是太祖皇帝遗孀,但我孙子已经承继大统了,也不是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打起来的话我也没把握。因此太后沉吟,和议这活儿不好干,换个人我还真不放心,爱卿你看谁去合适?耶律屋质跪那儿偷着乐,您不就想说我合适吗?太后又不能说,你这个主意很对,你辛苦一趟吧,那显得太后多掉价啊。所以耶律屋质主动说:如果太后信任微臣,臣请求前往,如果永康王听从劝告,两下罢兵,乃宗庙社稷之福。太后听了这话非常感动,那好吧,我写封信,你带给那小子,告诉他我的主意。

耶律屋质就持太后书信到了永康王军中。

第一时间更新《塞北三朝·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