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统治者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较之于以前的皇帝有大幅度进步,具体的表现在他们对于衡量一个人价值时的标准,较少考虑到出身、门第等因素,而是更多考虑他的能力与作为。这对于封建社会门第观念严重的时代来说,可以说是一种突破;尤其对于李渊、李世民均出身贵族世家的统治者来说,越过门第观念来选拔、重用有才之人,更可以说是思想认识的提高。

在封建社会中,贵族们把持着朝政,出身贫寒而为官者为极少数,能进入到统治集团核心的则更少了。隋朝以来,因科举制度有一部分平民可以通过考试而获得机会,但在错综复杂的官场,和拥有雄厚家族背景的豪族相比,他们的地位不可相提并论。很多贵族都是世代为官,李渊的祖上便累世深居高位,与他同时的唐俭、宇文士及等也都是世代贵族。这其中,萧瑀的身份尤其突出。

萧瑀的祖父是后梁宣帝萧詧,他的姐姐是隋炀帝的皇后,如果要比出身高贵,估计作为帝王之后的萧瑀不输给任何人。而他自幼善学能书,才华过人,年纪轻轻便在隋炀帝的统治核心中担任要职,参议要务,帮助炀帝做了很多重要的决定。虽然他同时深明佛理,但年少得志的他难免有些狷介,甚至为了进谏而惹怒炀帝,他都不以为然。在隋炀帝决意要进攻高丽的时候,他坚持认为应该放弃高丽而首先防备突厥,结果惹得隋炀帝大怒,被贬到河池这个小地方做了个郡守。

萧瑀以正直敢言以及孝行而闻名天下,所以当李渊建立唐朝政权之后,对他也非常重用。不仅因为他的为人,更因为他出身高贵,累世都是金枝玉叶。萧瑀一到唐朝,便被封为宋国公,授光禄大夫,拜为民部尚书。而萧瑀也没有辜负李渊,积极地参与了新王朝的筹建工作。满朝文武以萧瑀最为熟识国典朝仪,他孜孜不倦,对政事也非常留心,深得李渊之信任。

在‘玄武门之变’中,萧瑀也是极力赞成李渊让位给李世民的。但是当李世民做了皇帝之后,大封功臣,萧瑀发现站在自己身边的人全是些出身贫寒低贱的人,魏征、房玄龄等都是李世民最为重视的大臣,都是从社会底层一步步走上来,在李世民的称帝道路上作出了贡献而被重用的。这些和萧瑀出身大不相同的人与他共事,让他很不舒服,认为是侮辱了自己尊贵的身份,一度不愿意与房玄龄等人一起议事。李世民对他这种心理有些哭笑不得,但萧瑀性情骨鲠,李世民也拿他没有办法。

对于唐初的清明政治,房玄龄和杜如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建议李世民轻徭薄赋,与民生息,让经历了战火的百姓可以慢慢恢复生产。对此,李世民表示同意,但是萧瑀对这项提议却嗤之以鼻,轻蔑地说:“真是父母是何等样人,便会说何等样的话。这些低贱的草民一天到晚想的,就是让朝廷免了赋税,丞相真是会为他们着想啊!这样一来,你家里今年是不是可以多收几斗了?”

这话一说出来,那些出身贵族的官员纷纷掩面而笑,而房玄龄等却尴尬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李世民笑了笑说:“丞相是为了百姓打算,这也是百姓的福祉嘛!”

萧瑀说:“自古以来,便是百姓供养朝廷,现在他们企图不供养了,让朝廷去吃什么呢?再说了,以前皇上赏赐个千户,就可以让大臣吃饱穿暖,尽心国事了。现在减了赋税,皇上就算赏个万户,恐怕大臣还得自己去田里耕种才有饭吃,哪儿还有心思为国尽忠呢?”

这些直接对李世民不敬的话,除了萧瑀其他人谁也不敢讲,但李世民听了萧瑀的指责,却并不恼怒,只是让众臣回去好好想想。隔了没多久,房玄龄的提议便被广泛推广,在各地都获得广泛的好评。而萧瑀所提出的反对意见,似乎没有起到丝毫的作用,这让他也很不舒服。

与萧瑀同朝为官的唐俭其实也是出身豪门,其祖父就与李渊的祖父并称为“八柱国”,后来到了隋朝两人也是世代交好,和萧瑀也算是有同朝之谊。唐俭好心劝告他:“如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深得皇上欢心,又是拥立皇上的有功之臣,大人且不要太过与他们为敌,反而惹得皇上不高兴。”萧瑀冷笑一下说:“我会怕他们?这群人只不过是借助了时事而飘飞的柳絮,等到风停,他们还是会回到他们本该去的尘埃中。现在飞上云端,只不过是暂时的,他们没有任何根基,又怎么会长久呢?”

唐俭虽然在李渊起兵时立过大功,揭发了独孤怀恩谋反,救了李渊一命,但在新的王朝建立后,他并没有恃功自傲,而是恭顺地听从了李世民的调遣。他见劝不了萧瑀,只好叹口气,说:“懂得时务的人,会明辨自己的处境,了解当前的情势做最合时宜的事,说最得体的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平安。我所能为您做的,就是提出这些建议,至于以后要如何作为,就全看您自己的了。”

萧瑀说:“不管是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和那些低贱的人为伍,这就是我的原则。”

在以后的朝政之中,萧瑀果然是这么做的,他时时站在房玄龄、杜如晦等对立面,凡是房、杜提出的建议,他一概反对;而凡是房、杜不支持的,他便会大声喝彩。而房玄龄和杜如晦此时又深得李世民的信任,所以久而久之,萧瑀逐渐不被秦王集团的人欢迎,形成了与整个秦王集团对立的局面。

一年的端午,李世民大宴群臣,君臣其乐融融,欢坐一堂。宫女们奉上了精致的美食,曾经效力于秦王集团的温彦博对身边的房玄龄说:“当年在田间耕作,每到端午时节能吃到一个粳米粽子便觉得极其兴奋,兄弟们都会欢欣鼓舞、喜不自禁。”

房玄龄听了笑着说:“对啊对啊,那个时候能吃饱就已经不错了,还哪儿来的这么多美食呢?所以如今天下太平,人人都可以饱食,正是皇上的无上功德啊!”

众臣听了,纷纷附和。只有萧瑀冷笑一声,说:“只不过吃点东西而已,哪儿就来了这么多话可讲?我想,丞相是不是没吃过这些,所以现在也有点喜不自禁了呢?”

这种充满了嘲讽的话,萧瑀已经不是第一次当着众臣的面说了,每一次都让房玄龄极其尴尬,但是房玄龄都会隐忍不语。李世民看到萧瑀又在讽刺房玄龄出身低微,不希望让房玄龄再难堪,便劝解说:“大家不要拘谨,尽管饮酒作乐。”

可是萧瑀却大袖一挥,站起来说:“有些人不懂得美酒的妙处,只会牛饮。让我和这样的人为伍,我怎么有心情喝酒呢?”说着,便大摇大摆地朝宫门外走去。

本来还欢声笑语的宴席霎时便静了下来,大家面面相觑,萧瑀傲慢的态度让李世民的脸色非常难看,但又不好当场发作。唐俭见状忙说:“萧侍郎恐怕是喝醉了,皇上不要见怪!小臣敬皇上一杯,祝吾皇四海升平,与天同寿!”说着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众臣也都假装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举杯互敬。

李世民讪讪地饮了几杯,了无趣味地退到内宫。对唐俭说:“萧瑀忠诚有胆识,并无贪财好功之举,尽心尽职,但唯一秉性鲠直狷介,难容人之短,对大臣不恭。这样下去,势必会让大家互相猜忌打压,于朝堂不利。”

唐俭说:“也许是这段时间房、杜受到您的宠信,他有点气不过而已,过段时间就会好了。”

李世民摇摇头说:“如果有大臣因为才能受到信任,他便要这样,那岂不是乱了朝纲?而且,他这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看样子,他是不愿与房、杜等人同朝为官了。既然如此,我也只能有所取舍。今天,你就将我的意思传达给他,要不然就调遣到鄞州去做刺史,要不然就让他回家颐养天年吧!”

唐俭看李世民这么说,知道他这次是真的生气了,便不敢再替萧瑀说好话。他将李世民的意思传达给萧瑀,萧瑀看李世民决意要保护房玄龄,舍弃自己,便梗着脖子说:“既然这样,我就遁入空门,远离这些尘嚣。”

萧瑀出家做了和尚之后,虽然房、杜依然很低调,但满朝的大臣也都认识到李世民用人的根本,不在其出身高贵,而在其是否真正有用。因此,也都开始勤勤恳恳为国献策。在这种人才观的指导下,那些勤政爱民的官员被不断提拔,即使出身贫贱也不会妨碍他位列公卿;而那些依靠祖荫的士族子弟也开始人人自危,认识到不能光靠爵位立足了。这种超脱的人才观为唐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储备了大量人才,并且提出了很多有利的政策,使唐的国力迅速增强。

第一时间更新《谋说天下·谋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