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逃离了长安这个是非之地,但是隋炀帝杨广的阴影却随时笼罩着远在太原的李渊父子。隋朝的天下已经开始四分五裂,各地烽烟竞起,其中已经发展成强大势力的便有翟让所率领的瓦岗军,窦建德所率领的河北军,以及杜伏威所率领的江淮军,这三支队伍不断与隋军作战,并在战斗中发展壮大,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对太原产生威胁。与此同时,远在北方的突厥始毕可汗也是蠢蠢欲动,从北边对太原虎视眈眈。这一切都让李渊寝食不安。

而最让他不安的,除了这些内忧外患之外,便是杨广对他的不断猜忌。自从李渊到了太原,他手握重兵,这把剑杨广希望李渊挥向敌人和义军,帮自己砍掉烦恼,但也担心李渊会挥向自己,砍走自己的无限江山。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李渊爱恨交加,李渊也被杨广的这种态度搞得苦恼不已。

一天,李渊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思索着太原的安危和自己的去留。李世民忽然来到书房拜见父亲,他看到李渊紧锁的双眉和斑白的头发,忍不住说:“父亲,既然伴君如伴虎,我们为什么还要伴下去?如今杨氏无道,天下英雄纷纷举事,难道父亲就没有想过吗?”

李渊说:“你不要将杨广看得太无能了,现在虽然反对他的人很多,但当年他也是雄心勃勃的。想当初,他二十岁便带领五十万大军南下进攻陈朝,部队在他的指挥下英勇作战,一举就夺得了长江天堑,真可谓所向披靡,而且对百姓秋毫无犯,天下人没有不称赞他的。”

李世民说:“那他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残暴无道,置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呢?”

李渊叹了一口气,说:“这也是古往今来的帝王之病了,他通过杀死自己兄长与父亲的方式夺得皇位,自然有点穷兵黩武。而且连续几次征伐失败之后,国力大损,再加上近年来战乱不断,连越国公杨素之子杨玄感都起兵反叛他,想要夺他的命,所以他才会这样猜忌大臣。”

李世民说:“不管怎样,一个有道的贤君怎么能让天下百姓受罪而置之不理呢?如今我们在太原,他还是不放心我们,上一次他召您进京,您托病没有去,他居然对左右的人说让您死了更好!这简直太过分了。”

李渊看李世民那么激动,却只是笑而不语。李世民接着说:“现在您手上有军队,我们又据守太原重镇,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兄弟一定跟着您推翻杨广。”

李渊说:“你还是年轻气盛,太过着急了。想要起兵,岂是那么简单的事。现在试问你的手下有几员猛将?又有几个谋臣?如果我们举事一旦失败,我们又有什么退路可守?这些问题你是否想过呢?”

李世民听了李渊的话,陷入了沉思,想一想自己的身边,似乎只有长孙无忌、侯君集等几个好友是一直追随自己的人,要说有多少猛将、谋士,还真不多。

李渊又说:“现在各路义军加起来有一百多支了,他们都打着反隋的旗号,看来隋朝的天下已经快到尽头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旦我们推翻了隋朝,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

李世民说:“这还用问,当然是取而代之,让父亲您称帝啊!”

李渊微微一笑:“你觉得凭我们现在的力量,有能力将隋朝取而代之吗?在目前发展起来的起义军中,有一些已经发展壮大了,我们的力量在其中又能排到第几呢?”

李世民听到这些问题,又一次发蒙了,因为他确实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些问题。李渊接着说:“目前,不管是河北军、江淮军还是瓦岗军,他们其中任何一支,都有可能取代隋朝。但是我和他们相比,要想完全战胜他们还是没有把握。再加上突厥,始毕可汗依旧对隋的天下念念不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举事,我们所做的只是帮助义军去将隋朝推倒,减少他们的阻力,让他们更加强大,这有什么意义呢?”

李世民说:“既然是这样,看来我们就应该小心谨慎,不和任何人提起这件事,更不能让皇上知道我们的野心。”

李渊点点头说:“你说得对!人人都说伴君如伴虎,我现在手握重兵又被猜忌,随时都可能被杨广设计谋害。因此我们只有小心再小心,只有这样,才能多一点时间来做好准备。”

李世民问父亲:“既然这样,父亲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李渊看着眼前这个意气风发,一心想要有所作为的儿子,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随着官场的磨砺,现在的李渊已经谨慎、稳重了不少,甚至会让人觉得有点畏缩。而因为隋末乱世的影响,他看到了尔虞我诈,更难以对别人产生信任。但李世民的身上却似乎带着一股无法阻挡的锐气,也许这是上苍给自己最好的武器,让自己可以在乱世中有值得依靠信任的人。想到这些,李渊对李世民说:“既然你有此大志,父亲也备感欣慰,但不可莽撞。我要你从现在开始广结英豪,要和真正有本事、有抱负的人结交朋友,让他们为我们所用,等到真正举事的那一天,我们才可以做到一呼百应。”

这一番教导在李世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此他不再焦躁激进,而是耐心地与各路英雄豪杰结交,通过观察,看这个人是否有真本领,是否可以为我所用。在此期间,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以及负罪在逃的右勋卫长孙顺德、右勋侍刘弘基、左亲卫窦琮等人都投靠了李渊,大大壮大了李渊的势力。

长孙顺德在长安因得罪权贵而被捉拿,因其是李世民所娶的夫人长孙氏的叔叔,因此一路直奔太原而来。在路上,他心里一直不够安稳,心想:自己是戴罪之身,李渊又是当朝显贵,会不会收留自己?但无处可去的他只好一边想一边直奔太原而来。

李渊听家丁禀报,知道长孙顺德来了,心里稍一犹豫,便对李世民说:“你去接见,好好安顿他。”

李世民热情地将长孙顺德接到后院,安顿好房间。但长孙顺德一直不见李渊出来相见,心里不由得起了疑惑。他问李世民:“你父亲为何不出来见我?莫非是嫌我戴罪?如果真的是这样,你们也不必留我,我现在就走。”

李世民急忙拉住长孙顺德说:“您多虑了,父亲不能来见您是有他的原因的。现在皇上对父亲一直猜忌,身旁又安排了不少眼线,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才避而不见,他已经命我好好招待叔父了。”

长孙顺德一想,确实是自己莽撞了,于是对李世民说:“我远道来投奔,其实也担心你父亲会不会收留。既然这样,看来你们父子是赤诚相待。我还有两个兄弟尚在城外,他们都是勇猛的将才,我去将他们接过来吧。”

李世民一听大喜,李渊交代他结交英才,目的就是让他收拢人才,如今长孙顺德来投,虽然是戴罪之人,但他并不惧,大方地接待了他。尤其听到长孙顺德还带了两个帮手过来,他更加高兴,于是急忙说:“叔父,就让我和您一起出城去接他们吧,以表我的诚意。”

两人骑马来到城外,长孙顺德为李世民引荐了殷开山与段志玄,此二人都是精明、勇猛、善辩的豪杰,言谈之间充满豪气,让李世民备感投缘。而他们果然不孚众望,在太原休整一段时间之后,便各自前往山西、河北等地招募兵勇,不出一个月便募得上万勇士,极大地充实了太原的兵力。

看着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李世民喜不自禁,他对长孙顺德说:“这些新兵可以让段志玄和殷开山两位带去,在太原城外秘密训练。一定要给他们最好的待遇和充足的衣物粮食,要让他们成为我们自己的军队。”

长孙顺德说:“公子,你就放心吧。你这么礼贤下士,天下英雄又怎么会不归顺?这些新兵必定可以训练成战场上最勇猛的战士。”

至此,李渊在太原的势力越来越庞大,关东的士族子弟也纷纷前来投奔。这些人李渊都让李世民来接待安顿,一方面他是想要避嫌,毕竟自己身边还有人在监视着,王威和高君雅等眼线可不是省油的灯,李渊在太原的一举一动他们都在关注,一旦有什么迹象就会立刻向长安汇报。而另一方面,李渊也希望通过这些行动来锻炼经验尚浅的李世民,让他在实践中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进一步发挥他的能力,帮助自己在真正举事的那一天挥舞起大旗来。

和当时并起的几支义军相比,李渊在太原的实力确实不如瓦岗、江淮和河北任何一支,但是后来李渊却将他们一一击败,并获得最终的胜利。除了李渊的军事才能以及诸多人才的辅助之外,他在太原的厚积薄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正是这段时间的积累,李渊不管在军事实力、战将、谋臣等方面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从而在举事之后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将胜利的果实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为中国历史带来了一个繁荣的朝代。

第一时间更新《谋说天下·谋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