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一个领导是否有风度,一多半来自他说话的魅力。因其直接影响到他是否对对方具有吸引力,关系到他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还影响到他能否完全用语言驾驭下属,能否具有一语千金的口才效果。

然而,说话的魅力到底从何而来呢?事实上,组成说话魅力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每个人说话的内容,说话时选词造句与构篇布局的材料、手段,说话的语气、语调,说话的身姿、手势、表情……都可以折射出他是否具有说话的魅力。

下面,我们先来谈谈说话的风度。

所谓风度,是指美好的举止、姿态及表情等。说话的风度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言语表现,是一个人的涵养的外化。使自己的说话具有风度,是增强自己说话魅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说话风度,往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无论是男士说话中那刚毅稳健的气质,还是女子说话中那风姿绰约的魅力;不论是外交官那彬彬有礼的谈吐,还是政治家那稳重雄健的言论,都会令人仰慕不已、倾心无比。正如德国戏剧家莱辛所说:“风度是美的特殊再现形式。”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风度正是外在语言和内在气质的恰当配合。首先,风度是一种品格和教养的体现。如果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没有优雅的个性情趣,其说话必然是粗俗鄙陋、琐秽不雅。其次,风度是一种性格特征的表现。比如,性格温柔宽容、沉静多思的人,往往寥寥几句的轻声细语就能包含浓烈的感情成分;而粗犷豪放、性情耿直者,则说话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再次,风度是涵养的一种表现。这主要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卑不亢,雍容大度。最后,风度是一个人说话的选词造句、语气腔调、手势表情等的综合表现。如法官在法庭说话时,则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逻辑缜密。

说话的风度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洋洋洒洒、侃侃而谈是风度,只言片语、适时而发也是风度;谈笑风生、神采飞扬是风度,温文尔雅、含而不露也是风度;解疑答难、沉吟再三是风度,话题飞转、应对如流也是风度;轻声慢语、彬彬有礼是风度,慷慨陈词、英风豪气也是风度。每个人在培养自己的说话风度时,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情趣爱好、思维能力、知识结构等有所选择。另外,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下,其说话的风度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与在家里跟家人闲聊时,则表现为两种相差甚远的风度。

说话的风度是人的一种自然特色,是与时代相吻合的。我们反对脱离时代追求风度;我们也反对脱离自己的个性、身份去讲究风度。任何东施效颦、搔首弄姿、没有个性的说话都毫无风度可言。

在日常的说话、判断或讲座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话,这个人说,我们就很愿意接受,而换成另一个人说,我们就不但不愿接受,而且还会产生一些反感情绪。为何会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呢?这实际上牵涉到一个人说话的态度问题,而说话态度又是说话人风度的最直接体现。

我们说话的目的,是为了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他人,让他人明白、了解、信服进而执行我们讲话的意图。如果说了话,别人没什么反应、不信服或产生反感,说了还不如不说,不如下一纸公文,硬性让其执行了事。

那么,在一般的情形下,即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一般普通朋友的正常交际场合中,别人希望我们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

首先,别人希望我们对他的态度是友好的,希望我们愿意和他做朋友;别人希望我们能体谅他的困难、原谅他的过失;别人还希望我们能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思考他们的问题,并对他们提供有用的建议,与他们成为友好的、忠实的、热心的朋友。

其次,别人希望我们对他本人、对他所做和讲的事情均感兴趣。每个人都有此希望,包括我们对别人也是如此。因而,我们最好能做一个对什么都感兴趣的人。本来,我们的兴趣也跟一般人一样,常常容易被有兴趣的人物、有兴趣的谈话所吸引,而却忽略不太吸引人的人物。如果我们是同情心很强的人,就不该如此,而应该学会使我们能顾及全体,并且特别照顾那些不被人注意的人;当我们谈话时,我们要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看到。我们的双眼,要随时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停留片刻,对于那些没有讲什么话的人和那些看似不太自在的人,特别要注意,要设法找些话题跟他们交谈,以便解除他的紧张和不安的心理因素。

总而言之,别人希望我们对他讲的东西都感兴趣,并希望我们的态度是友善的、良好的。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我们应该学习和具有这样的能力,注意生活中这些平常之需,在普通交谈中,多将心比心,说话时给人良好的态度,展现自己说话那种令人倍感亲切的魅力。

人常谓,君子行大礼而不拘小节,特别作为领导者,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大事不马虎,有点小错误,完全不必要在意。岂不知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节,让很多走上领导岗位的人停止了自己的脚步。

现代社会,有的人将轻浮视为洒脱,将放荡不羁视为追求个性。这种认识上的错误,使他在人生旅途上、事业岗位上犯了大忌,以致处处碰壁,而不自知。有的领导者在工作单位上班、下班,与人见面从来不先打招呼,即便人家问候,也迅速支吾过去,甚至故意将头扭向一旁。这种人获得了一点成绩,便更加我行我素旁若无人,结果不但损失了自己的领导威望,还使自己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不要小瞧了和别人沟通这一细节。虽然与人沟通感情的最初阶段只是打招呼,但不要忘记,在人的内心里有思想和感情两个方面。心与心之间的轴要想系上轮带,最初的方法就是打招呼,由陌生到认识再熟悉,然后才是沟通、交流思想。如果连最简单的如“您好”、“再见”等日常的招呼也不会的人,怎么能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社会人士呢?人生活在社会上,还得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诱导,不可能不与周围的人接触,你不拘小节,难道你周围一般交往的人也不拘小节吗?

在交往时,言行举止往往与人的内心世界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个人的言行举止,也必须注意。因为这些言行可能会使对方产生对你的好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往的成败。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尽量不要招致对方的不愉快,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一定要严加禁止,即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总要时时反省、检视自己的举止言行,虽然只是一些小节,平时稍加注意才会让对方对你有好感。

有的人交谈过久就习惯使用口头禅,甚至时常讲“不可以”、“不行”这一类否定词语,这种人给人的印象多半不是很好。此外还有一种人服装不整、不注意卫生,给人不洁之感,或常做些不雅的动作,以及态度冷漠、公私不分等,都必须好好注意,加以改善。“入乡随俗”,是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谚语,每个人的举止言行都是环境的产物,但人是能动可变的。要改造环境,首先必须适应环境。这点任何人都需要注意。

与人交往时,只要你静静地观察别人,你会发现,下面讲到的几点,就是交际中大部分人公认的恶劣态度。不知你自己是否注意到了这些细节?

就表情而言,应注意的态度,主要有:

(1)自鸣得意的态度,傲慢的态度,不屑的态度——这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2)不稳定的态度——说一些没有自信心的话,而使听的人无法信任你。

(3)不自重的态度——过度热衷于取悦于别人,很难给人好印象。

(4)冷淡的态度,生硬的态度——使人感觉不亲切,缺乏投入感,让人敬而远之。

(5)不识时务的态度——如在酒席上谈论严肃的话题,述说悲哀的事情时,脸上无任何表情,或只知谈论个人兴趣,从不理会别人的感觉和反应。

(6)随便的态度——给人马马虎虎、消极的感觉,反应过激,语气浮夸粗俗,满口俚语粗话。

以上所举的态度,应该随时注意,应避免这些不良态度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

就动作而言,应注意的姿势或动作,主要有:

坐要有坐相,不要随便左右晃动,如果是女士的话两腿要并拢;站立时膝盖要伸直,腰板要直,不要抖腿,不要撅臀部;不要抓头搔耳,两手应自然垂放在两侧,或是轻放在前面;不要玩弄或吮吸手指,尽量不要跷脚;表情温和,有亲切的眼神和饱满的精神。

有的人说话时喜欢将手插在口袋里,有时还坐在桌子上,这不是好的习惯,这是一种过于散漫、过于随便的讲话方式。在交谈时,将手插在口袋里,不仅很难令对方接受,而且容易让人产生不良的印象,尤其是在多数听众面前,这种姿态会使周围的人觉得这位发言者只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之中,而将他人看做较自己低下,使人感觉别人不可超越他。不管你有没有这种傲慢的想法,但这种姿势,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你就是这样一种人。

上面说到的,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小节,但我们并不是提倡处处都谨小慎微,缩手缩脚,婆婆妈妈。如果有人要钻牛角尖,要钻死胡同,对付这种人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保持沉默了。

一个领导的胸怀比他的志向在事业上所起的作用要重要得多。

《三国演义》中周瑜与诸葛亮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周瑜是东吴的都督,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迫于曹操百万大军南下的危急局势,吴蜀决定联合抗曹,于是周瑜和诸葛亮走到一起,共商大计。周瑜见诸葛亮才略过人,处处高自己一筹,妒火中烧,对诸葛亮屡次刁难加害,但诸葛亮没有跟周瑜计较个人荣辱得失,而处处从联合抗曹的大局出发,最后不但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也机智巧妙地躲过了周瑜的加害。诸葛亮的宽阔胸怀、高尚品格和足智多谋给每一位读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类似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可以说不胜枚举。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蔺相如对廉颇的嫉妒、诽谤置之不理,容忍回避,并以国家大局为重,终于促成廉颇醒悟,两人成为刎颈之交,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恢弘气势对我们的处世交友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难免会犯些小错误,或一时粗心,或因现实错综复杂,或个人能力有限,对你产生误会让你难堪,这些事情在我们的交往中也许司空见惯。这时我们不要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或者借机让对方下不了台,交际中难得的是谅解和宽容,“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理解别人的痛处、难处,宽容几分,忍让几次,那么心胸最狭窄的人也会成为你的朋友。

中国古代一位哲人有一段话世人可能并不陌生,问曰:世人轻我、骗我、谤我、欺我、笑我、嫉我、辱我、害我,何以处之?答曰:唯有敬他、容他、让他、耐他、随他、避他、不理他、再过时看他。我们也许不可能如此宽宏大量,也不提倡无原则地一味退让容忍,只是在交际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宽宏大量,能宽容的就宽容。

福特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好友,也是帮助他创建标准石油公司的伙伴之一,但有一次,洛克菲勒与福特合资经商,因福特投资过大而惨遭失败,损失巨大,这使福特很过意不去。有一天,福特走在路上,看到洛克菲勒与其他两位先生走在他后面。他觉得没脸回头,假装没有看见他们,一直低头往前走。这时洛克菲勒叫住了他,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微笑着说:“我们刚才正在谈有关你的事情。”福特脸一红,以为洛克菲勒要批评他,于是他说:“太对不起了,那实在是一次极大的损失,我们损失了……”想不到洛克菲勒若无其事地回答道:“啊,我们能做到那样已经难能可贵了,这全靠你处理得当,使我们保存了剩余的60%,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谢谢你!”

洛克菲勒在本该有所责备的地方,不但宽容地原谅对方,而且找出一堆赞美的东西来,这真是出乎福特的意外,也出乎我们的意外,但他这种处世的方法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谅是获得对方好感并获得友谊的有效方法,是勉励对方继续努力的动力源泉。

“有容乃大”,当你与对方为某个观点争执不下时,你还是要设法克制自己,让对方充分表明他的立场、观点和想法,不要中途打断他。即使你实在不能赞同对方的观点,你也要耐心地聆听,并向他表示你在尽力理解他们的观点。

遇到有所申诉而特意造访你的朋友,你更要耐心招待,解除对方的紧张窘迫,让他们得到机会申诉,这样,事后他必定会对你感激涕零。

据一个调查,态度平易随和的领导者并不会丧失尊严,被列举的各类受尊重的领导中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被接受调查的人,百分之百持这种看法。坦率真诚,向下级善意地表示接近的良好愿望,使下级感到受尊重、被重视,不仅会激发被领导者的积极性,还使大家对领导的思想修养、工作作风、领导意图有所了解,下级对上级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由此逐渐缩小。

(1)对下级的礼遇

谁都希望自己的价值被认识肯定,才干得以发挥。作为领导人,知人善用,任人唯贤,了解下属的长处与弱点、爱好和脾性,不求全责备,用其所长,略其所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各得其所,便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最大礼遇。

如果只看一个下级是否听话,与自己合不合得来,会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决定对下属的态度,而不看其对本单位、对全社会能作多大贡献;或者只注意下级的某一个特点,不及其余,甚至嫉才妒贤,玩弄权术压制打击,不说领导者的品质如何,就领导艺术来说,也是个失策,而从人际关系角度谈,则是最大的失礼。礼仪最根本的是对别人的尊重,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不配当领导。

(2)关心下属

关心下属对领导而言是一种很重要的修养。领导者对下属的关心,不能看成仅是工作方法。优秀的领导者即使工作再忙,也抽出时间来与被领导者聊聊,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思想情绪、遇到的实际困难,必要的给予帮助。自己的工作、生活有哪些忧愁烦恼、收获快乐,也不妨吐露,使别人了解。即便是无目的地闲谈,也可表示出与下级融为一体的意愿,从而使上、下级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这样下级会把上级当做朋友来信任,相处起来便无多少隔阂。

有些领导者虽愿与下属交谈,却仍摆出一副“尊者”的架势,用词摆脱不了公事公办的意味,仍让对方感到在打官腔,这不仅是礼貌问题,还会使人感到受轻视,不被信任和尊重。只想支配下级而不愿为下级服务,甚至用职权谋私利,这样的领导者不会获得下级的尊重,更谈不上有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3)学会表扬慎重批评

褒贬一个人,极易引起对方的思想和情绪上的波动,而这反应依褒贬者的方式方法和被褒贬者的荣辱观及当时的情境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恰当的表扬与批评,引起的心理反应将是积极的。一般说,表扬会强化人的积极行为,批评会强化人的消极行为,表扬与批评的动机不纯或方法不当,效果可能会事与愿违。

表扬和批评要看对象,分场合。不同性格的人对褒贬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往往差别很大。有的人喜欢直来直去,有的人喜欢委婉含蓄,必须因人而异。有的人不喜欢被公开表扬,有的人不希望被公开批评。被褒贬者的当时心境也有差异。批评不用说了,不注意方式方法,对方难以接受;表扬不恰当,有时也会给对方以压力,引起别人的反感。

(4)给下级一种安全感

工作时胆战心惊,唯恐哪一天触犯领导,或者有了错误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被这种心态笼罩的下级,工作积极性不会很高,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不会融洽。

当下属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失败,特别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失败时,领导者应勇于承担责任,将责任全部推给下级,甚至自己的责任也找“替罪羊”,这样的领导会失去下属,谁也不愿意在他的手下干事。对顶撞过自己,反对过自己,甚至犯过错误的下级怀恨在心,或者嫌弃、给小鞋穿,有失领导者风度,也会给下级造成不安全感。宽容、谅解,体现了一个人的高度修养,也有利于取得信任,尊重。若能虚心听取下级意见,重视采纳合理的建议,对不尽正确的意见也抱欢迎态度,会增进上下级间的了解,消除隔阂。

(5)不分亲疏同等对待

个人交往,不免有亲疏之分,有的脾性相投,有的话不投机,但将私交中的亲疏关系掺进上下级关系中,就会破坏上下级关系。作为领导者,一方面代表他个人,一方面又代表一定的权力机构,在上下级关系中表现出亲疏,就有失公正,伤害一部分人。

无论下级与自己个人感情亲近与否,私人和工作中的关系怎样,是否反对自己,都要在工作上给予一样的支持,生活上给予同等的关心。

现实中,有很多领导喜欢迎合讨好者,讨厌爱提意见者,殊不知,前者往往抱有个人目的而非出于对领导的尊重,后者则大多出于公心想帮领导者把大家的事办好。

发布命令不仅是一句话、一张纸文,而要懂得一些技巧才行,如果到处是命令,等于没有命令,只有最恰当的命令,最正确的命令,才是最有效的命令。作为领导更应精通此道,否则在工作中,就会走弯路。

命令是管人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它可以以文件的形式间接下达,也可以以口述的形式直接下达。“有令必行”是管理工作的通则;反之,在执行过程中,命令被打了“折扣”,必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折扣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时常是有的,或者说使命令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变了形,致使企业工作难以有效进展。

一个领导要想树立权威,就绝对不要让你的命令打折扣!因为你的命令从某个方面说是代表了你本人。如果你想要在你所选定的领域中获得高度的成功,你就必须知道如何通过你的命令指挥控制别人的行为,因为你不能一味靠着蛮力强迫下属去做你让他们做的工作,你必须学会如何运用特殊的领导手段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你效力,使他们既尊重你又服从你。

19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迪斯累里在总结控制别人行为的思想时得出结论说:“人是被话语统治着的。”你也可以用话语为你的思想和感情服务,你可以用你的方式去指挥别人按照你的意志行事并为你的目的服务,你也可以下达被认真贯彻执行的命令。

给下属发布命令的技巧具体是:

(1)重点突出,不要面面俱到。如果你要把你的命令讲得过于详细和冗长,那只会制造误解和混乱。

(2)多强调结果,少强调方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采用任务式的命令。一种任务式的命令是告诉一个人你要他做什么和什么时候做,而不告诉他如何去做。“如何做”那是留给他去考虑的问题。任务式的命令为那些替代工作的人敞开了可以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主观能动性和独创性的大门。不管你的路线是什么,这种命令的方式都会把人引导到做事的最佳道路上去。如果你是在为你自己做生意,改善了方式和方法就意味着增加利润。

(3)当人们准确地知道你所需要的结果是什么的时候,当他们准确地知道他们的工作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可以分散权威并更有效地监督他们的工作。如果你是经营商业或工业,或者在搞销售,甚至你可能在军队中服务,当你能确保人们准确地知道他们的工作任务时,至少你会享受到减轻你的工作压力和更有效地监督你的下属的这两种具体的好处。

(4)当你发布使人容易明白的简洁而清楚的命令时,人们就会知道你想做什么,他们也就会马上开始去做。他们没有必要一次一次地回到你那里只是为了弄清楚你说的话。在多数情况下,一个人没有为你做好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或者她没有真正弄明白你要做什么。如果你希望别人丝毫不走样地执行你的命令,那么命令的简单扼要是绝对必要的。这是你必须要遵从的一个牢固的规则。

(5)命令不要太复杂,要尽量简单。在军队中也使用同样的原则,简单是战争的一个准则。最好的计划应该是在制订、表达和执行上都不复杂的计划。这样的计划也更便于大家理解。一个简单的计划也会减少错误的机会,其简洁性也会加快执行的速度。

在商业上,那些利润最多的公司都是在各方面力求简洁的公司,它们有简洁的策略思想,有简单的计划和执行纲领,对作决策的责任也有专门的安排,简化行政管理程序,取消繁文缛节,采用简单的直接联系。成功的商业公司各个方面都尽可能地保持着简单朴素的工作作风。

以领导的身份说话不是随心所欲的交谈,而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活动,不管是在什么场合,领导说出的话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领导的话要有启发性,要能鼓舞下属。不管是和下属单独谈话,还是团队内部的讲话,或是万人面前的演讲,都要求领导能充分地表情达意,侃侃而谈。但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别人面前坦然自若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历练口才的第一步就是讲话时心理素质的培养。

要培养良好的谈话心理素质,领导一定要注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情绪饱满

领导说话之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给人以精明干练的印象。这样才会使自己充满自信,同时博得听众的信任,这样才能使自己说出来的话有分量。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个充满了感情的演说者,常常使听众和他一起感动,哪怕他所说的什么内容都没有。”所以说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并打动听众。

(2)鼓起勇气

别以为怯场只会出现在人头攒动的礼堂讲台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听众只有一个人,你要开口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这时勇气从何而来?答案是要相信自己,相信下属。很多人之所以害怕开口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会出洋相。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准备工作,相信下属对你的支持,那么就别再不好意思了,大胆地说吧。

(3)表达明确

也许你很容易就能鼓起勇气开口说话,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将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在谈话中也许会有很多东西分散你的注意力,有的来自外界,有的则来自你自己的内心,这时事前准备就显得很重要。如果你打算按顺序说出a、b、c时,那么,在开口的时候就别让任何东西影响你的思路,先说出a,然后是b,最后才是c。要知道,越是简单的方法越实用。

(4)学会与听众沟通

讲话是一种双向交流,即使只有你一个人在说话。好的领导也会在自己说话时观察听众的表情、情绪的变化,以此判断自己话语的效果,并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因此,要学会与听众交流,随时注意听众的反馈信息,这样你说的话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

领导要强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关键是要树立起自信心。但树立自信心并不那么简单,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正确的方法。这里有一套提升交谈自信心的具体方法,很值得试一下。

(1)练习正视别人

有名人说过:“如果你想看透一个人,就盯住他的眼睛。”不正视别人通常代表你感到很自卑;躲避别人的眼神意味着你有罪恶感。如果你问心无愧,就正视别人吧,告诉他: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此刻我毫不心虚。

(2)选择前面的位子

你肯定会发现: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各种聚会中,后排的座位总是被坐满的。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别“太显眼”。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从现在开始,你要往前坐并记住:成功都是显眼的。

(3)怯场时就说心里话

当你因为紧张而使内心无法平静时,就冷静地思考自己内心的情况,然后坦诚地告诉对方你现在的真实感受。如果能把最困扰内心的问题吐露出来,你就没有产生烦恼的余力了。这样能使得心情平静下来,帮你找回自信。

(4)用自信培养自信

古希腊的演讲家德摩西尼从小有口吃的毛病,而且讲话时姿态也不好,老是一个肩高一个肩低,还爱不停地耸动。在崇尚口才的古希腊,像他这样的自然条件要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演讲家是很困难的。因而他十分苦恼,心中有很强的自卑感。不过,他并不气馁,没有被自卑所压垮。相反,他以超常的毅力和吃苦精神进行刻苦训练,每天清晨站在海边口含石子练习演讲。回到家中在两肩的上方悬挂两柄利剑,面对一面镜子练习演讲,以避免两肩抖动。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德摩西尼终于练就了一口滔滔不绝的好口才,名列古希腊“十大演讲者”之首。

如果你在说话时笑容满面,那么人生就会变得亮丽起来。人们看到你的笑,就会想和你交谈,你也会因为和他人接触而变得有精神起来。一张苦瓜脸配上冷言冷语,会让别人不舒服,与人疏远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要知道自信会培养自信,这就是常说的“良性循环”。

(5)微笑

我们知道笑能给自己鼓劲,它是治疗信心不足的良药。在谈话中不时地微笑一下,能提升情绪,使你看起来更友善。如果你很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那就多笑笑吧。因为没人会去找一个爱笑者的毛病。笑,能让别人喜欢上你。

(6)把走路速度加快

许多心理学家都将

走路的速度和姿势与内心感受联系在一起。他们会告诉你:如果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平庸的人走起路来也很平庸,好像在说:“我并不以自己为荣。”而有超凡信心的人,走起路来就像是在跑。他们的步伐在喊着:“我要赶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做重要的事情。”加快你的步伐,抬头挺胸,你就会感到信心在增长。

(7)用肯定语气消除自卑

我们判断价值的标准是非常主观且含糊的。一件东西,只要你认为漂亮,它看起来就会漂亮一点,如果你认为难看,就会越看越不顺眼。关于自信和自卑感也是如此,所以多肯定自己一点吧!

(8)做自己能做的事

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要去做,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偷懒。去做每一件自己可以做到的事,别在乎它是否伟大。那些毫无作为的人就是总想一步登天,所以才找不到事做。一次一次地达到目标会带给人更多的动力,一次一次的小成功会换来更多的自信。所以不妨把远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来完成,每达成一个目标,都会产生新的动力,最后激发出达成终极目标所需要的动力。

试着在日常讲话中运用上面的八个方法,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的勇气和信心都增强了,不仅在和别人谈话时不再畏首畏尾,做事时也会充满信心。

情绪作为人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体验,是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活力性因素,因而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营造良好的讲话氛围,是现代领导者必备的本领。

(1)营造氛围

首先,要创造一个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尽量排除工作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其次,是注意协调好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工作处于真诚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合作、协调一致的人际环境中。第三,要多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如旅游、联欢、体育比赛、技术竞赛等,让职工在集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自己的意志,并在集体活动中释放自己的不快情绪,分享集体的快乐,以调动整个组织的积极情绪,鼓舞士气,从而实现组织的最终目的。

(2)疏通渠道

对待情绪状态差的组织成员,首要的方法应该是引导,而不是将其调离工作岗位。只有在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问题时,才可选择后者。即使是考虑到确保工作安全和服务质量而暂时将其调离工作岗位,也不能就此了事,同样要做好及时地引导。这时,领导者要主动找组织成员谈心,了解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地进行引导。

例如,当前我国企业职工中普遍存在的由不公平感引发的不满情绪,究其原因,不外乎两大类型:一是由于领导者本身的缺点和领导制度的局限造成的;一是由于职工本身的认知偏差引起的。前一种类型要求领导者尽可能提供渠道让职工倾吐自己的不满,欢迎职工对领导工作进行批评和监督,创造公平、民主的组织氛围,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免和纠正不公平的做法,调动职工积极参与领导的情绪。后一种类型则要求领导者做到以事实服人,以情景感人,拿出实际数据和材料来说服职工,或提供机会让其亲自去体验别人的工作难度,或让其换个角度、换个参照系来看问题,引导职工纠正认知偏差,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不公平感原来是“芭蕉叶上无愁雨,只是听时人断肠”。

(3)平衡心态

这个环节与第二个环节相联系。领导者在引导情绪状态差的组织成员时,关键是要运用不同的调节方法来帮助对方平衡心态。下列三种调节方法可供参考:

语言调节法。语言是人的情绪体验与表现的强有力的工具,通过语言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绪反应。

注意力调节法。人在情绪低落时,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不称心的人或事上,因而会加重消极的情绪状态。领导者应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积极的、有意义的活动,或设置新的目标,以转移职工的注意力。

“出气”调节法。如上所述,持续时间过长的消极情绪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工作后果,而且会引起诸多疾病。因此,领导者可以通过“出气”的办法,让职工尽快地释放其消极情绪。比如,通过谈心,让职工“一吐为快”,把心中的不平话、伤心事、痛苦情说出来或哭出来。怀有不满情绪的职工经过这样的“出气”处理后,会缓解不满情绪,容易理智地接受劝告。

(4)察言观色

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明白,情绪之所以能驾驭,就在于人的情绪会通过人的面部表情、语言和行动反映出来。其中的面部表情可以说是情绪反映的最敏感的指示器,它像天气预报那样及时报告人的内心世界的“风霜雨雪”和“阴晴”。领导者要驾驭组织成员的情绪,就必须像注意天气预报那样,随时注意组织成员的表情,掌握他们的情绪状况。

身为一名领导,偶尔与下属谈心,了解对方心理状况,解决某种潜在问题,是一种很有效的工作方法。然而,谈心使领导与下属双方距离过于接近,有时也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因此必须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年龄小的时候,总有父母、师长对我们的教导,长大一些又有朋友之间的交流,这都是谈心。谈心就是打开双方的心房,通过良好的沟通增进彼此的理解,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谈心呢?不见得。你也许可以高谈阔论三两个小时而面不改色,却不一定会轻声细语地谈心,而这种方法有时候更适合解决问题。

在社交生活的实践中,如何取悦你的谈话对象是很重要的原则,取悦你的谈话对象并不意味着一味趋附对方,而只是希望能够更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些谈心的原则。

(1)融洽关系,制造谈话的气氛

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说句笑话,讲点让人高兴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离,效果就会好得多。

(2)要注意谈话的态度,要亲切自然,消除对方谈话的戒心

如果对立情绪较大,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暂时延缓谈话,或者“曲线交谈”,从另外的事入手。在亲切之余,要注意诚恳。

(3)谈话要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不能让对方感到无所适从

最后,要注意选择方法,增强谈话的效果。一位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直接奔向主题,也可以迂回进行。

以上原则和方法的核心在于清楚地认识谈话对象,从谈话对象的角度去决定沟通的方式和内容,所谓“谈心要抓心”。

此外,说话还要动听入耳。因为,交流总是双向的,不论是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还是和别人随意交谈,除了说话的自己(说话人)以外,还有说话的对象(听话人)。为此,说话人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看对象,从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说不同的话,从而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达到谈心的目的。

10、领导最易打动人心的五种说话风格

说话风格在说话中,能够充分展示说话者的内心世界、性格、修养、文化、经验、经历甚至是人品。“三句话不离本行”,这不仅仅是说“职业病”,从某种意义上也与说话的风格有关。说话风格,是领导风格的一面无形的旗帜,也是领导风格的一面镜子。

我们了解一个人,往往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几个方面,言排在首位,行排其次。那么,领导想要培养自己卓越的口才,首先就应从培养语言风格入手。语言风格形成之时,人的风格也就确立了,语言风格大致有下面这些内容,可供诸位领导者取舍。

(1)幽默

幽默的语言风格,实属说话的最高层次,它是说话者睿智的表现,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一种“时尚流行”的语言风格。

幽默是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语言风格。它会让听众舒心愉悦,在彼此的微笑间领会、感悟,以至接受你的思想。在谈笑之间,就完成了语言的交际任务。纵然是沉重抑郁的话题,也会变得轻松自然,使人愿意听,也乐意接受。

幽默是要以丰富的内涵和人格魅力做支撑的。让人立刻就笑的语言叫笑话,让人咀嚼之后,恍然大悟后才笑的语言是幽默。幽默把笑声雕在灵魂深处,因为它是睿智之花的绽放。它是有别于笑话的,尽管同样是让人笑。

幽默的语言风格,呈现出的是丰富的内心,让人笑过之后,能留下点什么去品尝、回味。它是交际之中的润滑油,能减少谈话阻力;它是交际中的缓和剂,干戈也可化玉帛,让矛盾双方都从尴尬的围城中突围。

幽默的语言不仅仅是说话,它更是一场智慧和学识的同台演出。没有这两者,是不会幽默的。不会幽默,就不要刻意追求这种语言风格,它是一种“自然天成”的东西,是需要知识、学识等达到一定累积量才开始形成的。民谣学家钟敬文先生,在赴朋友宴席时,当佳肴摆满桌后,牙齿几乎掉光的钟先生对大家说:“你们吃吧,我是个无齿之徒,对付不了这些东西。”钟老先生说完以后,笑声四起,避免了冷场的尴尬。不久,特为钟先生做的汤面摆上来了,他又说:“我是欺软怕硬,你们千万别学我啊!”这又避免了窘迫情况的出现。如果没有丰富的学识,能够说出这种幽默的话吗?

(2)含蓄

培根说:“交谈时的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含蓄也是一种相当好的语言风格。它是一种“曲径通幽”的说话方式。用委婉曲折的方式表达一种意思,而不直接说出来,在交际中会形成另外一种微妙的效果。含蓄的语言风格,会让说话和听话者适时避开尴尬和伤害。它可以辅以相应的神态和动作等,达到“意会”的目的。

但含蓄不是万能的说话技巧和策略,它必须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否则会让听众误解或不能真正理解。它适用于青年男女恋爱,批评指责对方过失,提出难以直言的问题或意见,无法正面回答的刁钻古怪的问题等。

用含蓄的方式说话,可以避开易于激化的矛盾、可能会伤害或损坏对方和自己形象的问题。其作用是既维护对方尊严,又树立自我形象。

(3)华丽

说话要讲究用词用语,但切忌单纯追求语言的华丽、华美。如果那样,就会让听众有一种误解,认为你是在做文字游戏,是在卖弄。华而不实的语言,就如同穿着华美外衣却又不学无术的人一般。

华丽的语言风格,最常见的是出现在散文中,但这是一种书面表达,落实到语言表达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语言变得生动而有文采,体现了说话者是有丰富的词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可以表明说话者的特殊身份。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在生活中说话,并不会太多地运用华丽的辞藻。

华丽的风格不适合一般性的说话,而多用于书面表达和正式的演讲、演说。在这其中可以适当地追求辞藻的华丽,但也不能过,“过之”比“不及”更差。而且这种风格一般仅限于年轻人,人到中年,然后再逐渐地走向老年,谈话自然而然就会趋于平淡和朴实。这也是由说话艺术的发展规律决定的。

(4)庄重

庄重的语言风格体现在比较庄重的场合。它是领导报告、讲话、外交辞令、祝酒词、欢迎词、祝寿、婚丧嫁娶、服务性行业的服务用语等的常有风格。庄重会让听话者有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效果。

比如,两个初次见面的朋友,打招呼就应该庄重,千万不能像老朋友那么随意随便,说话嘻嘻哈哈的。再比如外交辞令,如果不庄严,那么就会让你的国家形象大打折扣。

庄重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手势、体态、表情上。因为它们也属于一种特殊的语言。

庄重是指端正、郑重、不轻浮、稳重、持重、文雅、雅致。在用语时是相当考究的,有时会达到字斟句酌的地步。它避开方言、俚语,如果要用,也要考究,三思而后用,慎而又慎。不用不规范字,不规范词,尽量不用口语。句式严整结构紧凑,用词准确,不乱用滥用形容词。句子严格按照语法规则,句子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尽可能避开那些有着贬义的词语;句子能准确地表达说话者的思想。不求辞藻的华丽,只求幽默、含蓄。较多地运用那种仅加强语势和凝聚语意类的辞格,不用增加文章情趣的修辞。力求语言的精准、简单、明了。

这种语言风格,可以充分展示人的高雅严谨、文明大方、庄严自尊、不卑不亢的性格魅力,给人留下深刻的持久印象。

(5)平实

平实的语言,可以称之为天然语言,它是不加雕琢,不做刻意修饰的。没有太多的定语修饰成分,没有太多的修辞加以描绘,如同绘画中的素描、速写。简明扼要地三言两语,就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平实的话语

往往能表达出很深刻的思想,它如同明快的河流,没有矫揉造作之嫌,无故弄玄虚,装腔作势之疑。

平实的语言最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简单明了,朴素明快。英国大戏剧学家莎士比亚说:“简语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装饰。”真正达到平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不间断地提炼语言,而且要不断地说下去。

领导者在下属中的威信是由自己的言行树立起来的。与下属谈话不是朋友之间聊天,如果与下属谈了一小时的话都没有说出一句有决策感的话,那这场交谈就是无效的。

一个没有主见、被人左右的领导无法得到下属的尊敬与服从。所以领导必须维护自己的威信,好的领导在与下属交谈时,应摆出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互相切磋、求同存异的姿态。碰到情况不是忙于下结论,忙于批驳对方,而是以姿态低调,但主导性很强的话说出自己的看法。

领导者的威信可以在平时的说话中得以体现,对于自己权限范围内可以决定的事,要当机立断,明确“拍板”。比如,员工上班经常迟到早退,不听调配。对于这种违反纪律的行为就应果断决定“停止工作,等岗留用”。如果下属向领导请示某动员会议的布置及议程,领导认为没有问题,就可以用鼓励的委婉语调表达:“知道了,你看着办就行了。”这种表述既给了下属支持与鼓励,也给了下属行动的权力。

在与下属谈话时,应该让下属充分地把意见、态度都表明,然后再说话。让下属先谈,这时主动权在领导一边,可以从下属的汇报中选择弱点追问下去,以帮助对方认识问题,再谈自己的看法,这样易于让对方接受。让下属先讲,自己思考问题,最后决断,后发制人,更能有利于表现领导的说话水平。

除了讲话者本人的身份以外,讲话的方式也十分重要。领导说话就要像个领导,一个会说话的领导不用出示名片,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说话方式告诉别人他的身份。

(1)领导说话首先要言简意赅、长话短说,因为作为领导,完全没有必要事事向下属解释清楚,句子说得短一些,不仅说起来轻松,听起来省力,吸引力也强。

(2)领导一定要最后出场讲话,说话时将重点放在后面,愈能显出所说的话的重要性。尤其中国人是最具有“重点置之于后”的心理因素的。所以领导不能抢着说话,越是最后说话越有权威。

(3)领导要学会用幽默的风格讲话。幽默的话,易于记忆、又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正是自我标榜的商标。尤其在工作场合,一般是不适宜开玩笑,但是如果领导能够恰当地开几句玩笑,恰恰说明他的特殊地位。

(4)领导说话一定要有条理,要吐字清晰,语速适当。在说话时要坚定而自信。力度要适中,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这样才显示自己是充满自信和颇有能力的。如果讲话时眼睛不敢正视,会使下属觉得这个领导意志薄弱,容易支配。

(5)在会议上,领导说话开口前先等几秒,等大家都望着你时再说。强调时一定要运用手势,不过不可以指着下属的脸晃动手指。讲话慢而清晰,语言简短,等于告诉下属:“我有能力控制一切。”

第一时间更新《领导口才全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