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准备写“季警官系列”的时候,应该是在2011年甚至更早。那时,我只读了几本横沟正史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甚至还不知道东野圭吾是谁,就已经开始不自量力地在键盘上敲击我的“推理小说”了。

我记得几乎整个2012年,我都在“不停地构思、码字、投稿、毙稿、迷茫、重振精神、再构思新作”中度过。我像是落入到了一个往复不止的恶性循环,直到有一天,我彻底地质疑自己。

这种状态的改变源于我和本书编辑华斯比(当时还是《悬疑世界》的编辑)的一次深谈。我忘了是他主动引导我还是我不经意地提起,总之那次深谈之后,我开始转变了写作思路。

大多数的悬疑推理小说都习惯沿着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在传承,即发现尸体→侦探勘察现场并询问证人→发现蛛丝马迹→沿着蛛丝马迹找到嫌疑人→针锋相对后基本定案→不经意间出现疑点然后案情发生逆转→真凶落网。

在这套模式中,作者通常把凶手的身份以及他的犯罪手法和诡计,作为吸引读者往下阅读的看点,并在小说的结尾揭开谜底。

那么,如果要改变写作思路,应该怎么改?我想反其道而行之,一上来就告诉读者凶手的身份和凶手的作案方式,以及他打算用何种诡计来掩盖自己所犯下的罪行。

总之,通常在其他悬疑推理小说中作为谜底的元素会统统在开篇告诉读者。那么,我该拿什么东西来作为看点吸引读者往下阅读呢?

这是一个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并一度成为我创作此类悬疑小说的瓶颈。

后来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CCTV6正在播放导演宁浩的喜剧电影《疯狂的赛车》。于是,我脑海里突然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意外!

不错,当我在小说的起始把所有谜底都展现给读者的时候,我其实还是可以通过“意外”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往下阅读的。换句话说,当完美的计划碰到始料不及的意外,偏离既定发展轨道的故事便成了支撑小说走向的骨架。就如同《疯狂的赛车》所演绎的那样,车手、毒贩、杀手三条本来互不相关的故事脉络,因为意外而纠缠在一起,最后殊途同归。

鉴于《疯狂的赛车》的启迪,我开始创作“季警官系列”小说,通过犯罪分子的视角,展现案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在其他悬疑推理作品中担任引领案件走向的重要角色——侦探,则被不断地弱化,甚至可有可无,这就成了“季警官系列”的固有模式。

而正如悬疑作家傅汛所说,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以不停变换的罪犯为主要叙事视角,使得系列中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联系程度不够紧密。

所以,最初创作的时候,这个系列我原本打算只写三篇,但后来却一发不可收,时至今日已经连写了十五六篇,其中包含杀手、骗子、毒贩、小偷、绑匪、劫匪等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这些小说有的被刊登、转载、收入年选,有的则被买断版权。

此番“季警官系列”的九篇作品能够结集成《季警官的无厘头推理事件簿》第一季,离不开编辑华斯比的帮助,是他给小说的各个篇章重新排序、命名,并增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使得它们能够成为一个更加紧密的整体,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亮亮

2014年5月25日于青岛

第一时间更新《季警官的无厘头推理事件簿1 凶手还没出手就死了》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

沉船

倪匡

远在天边

为H文而生

为所欲为

无罪国度

逃脱

白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