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行为,孩子需要一个明确的界限。当他们知道允许的行为的边界时,他们会觉得更安全。我们把孩子的行为分成三个不同的领域:

第一个领域包括我们希望并且认可的行为,在这个领域,我们会很欣然、很和蔼地说“好”。第二个领域包括不认可但是因为某些特别的原因可以忍受的行为。这样的原因可能包括:

1、初学者的容许失误。一个有初学者执照的驾驶员,当他向左拐弯却亮了右边的转向灯时,不会收到传票。这样的错误是可以忍受的,因为可以预计将来会有改进。

2、困难时刻的容许失误。在特别紧张的情况下——事故、疾病、搬家、和朋友分离、死亡,或者家庭离异等——需要另外的变通。我们允许是因为我们理解困难时刻需要新的调整。我们不会假装喜欢这种行为,事实上,我们的态度要表明我们容忍这种行为只是因为特殊的环境。

第三个领域包括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必须制止的行为,包括危害到家庭兴旺和幸福的行为,或者影响到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和家庭经济利益的行为。还包括被法律、道德,或者社会接受度所禁止的行为。禁止第三个领域内的行为和允许第一个领域内的行为一样重要。

一位父亲允许女儿深夜外出,这个女儿会认为她的父亲没有正确的标准;另一对父母没有制止儿子朋友的胡闹,几乎毁了儿子的工作间,这样,这对父母就失去儿子对他们的尊重。

小孩子在处理不被社会接受的欲望时,真的很困难。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努力克服这种欲望。父母可以作出限制来给孩子提供帮助。除了制止危险的行为,限制同时传达给孩子一个无言的信息:你无需太害怕你的欲望,我不会让你走得太远,你是安全的。

在制定限制时——就像其他所有教育手段一样——成果取决于方法。限制必须清楚地告诉孩子(a)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b)什么替代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你不可以扔盘子,你可以扔枕头。或者用不太符合语法却更有效的句子:盘子不是用来扔的,枕头是拿来扔的;你的弟弟不是用来推的,你的踏板车是用来推的。制定限制时,最好要全面,而不要部分限制。例如,往妹妹身上泼水和不要往妹妹身上泼水,中间的区别很清楚。如果限制是这样的:“你可以往她身上泼一点点水,只要不把她弄得太湿就行了。”这样的限制简直就是在鼓励用水浇她,惹来麻烦。这样模糊的话没有给孩子一个赖以作决定的清晰的根据。作出限制时,语气必须坚定,这样只会传达给孩子一个信息:“这个禁令是真的,我是认真的。”如果父母不太确定该怎么做,这时最好是什么也不要做,先思考、弄清自己的态度。在作出限制时,如果父母的话模棱两可,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中。犹豫不决的、笨拙的限制是对孩子的一个挑战,会引起关于意志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谁也不会赢。

作出限制时该用什么态度,必须谨慎思考,要把孩子的不满降到最低程度,要保留孩子的自尊。规定限制、说“不”的最合适的方法是要表达出权威,而不是侮辱。限制应该用于处理具体的事件,而不适用于处理变化发展的历史。下面的事例是一个令人不快的实践:

八岁的安妮和妈妈一起去百货公司,当妈妈买东西的时候,安妮在玩具柜台那里闲逛,挑了三个玩具。当妈妈回来之后,安妮很有信心地问:“我能带哪个玩具回家?”这位妈妈刚花了一大笔钱买了一件自己并不是真的很想要的裙子,她脱口而出:“还要玩具?你已经有太多玩具了,多得你都不知道该怎么玩了,你看到什么东西都想要,你是该学学控制欲望了。”

一分钟之后,妈妈意识到她突然而至的怒气的源头了,试图安抚安妮,买了一个冰激凌贿赂她,但是安妮依然一脸不高兴。

当孩子要求什么东西,而我们必须拒绝时,我们可以至少承认她希望拥有它的愿望。至少承认她在幻想中拥有我们无法在现实中给予她的东西。这是一个伤害比较小的拒绝方法。因此,安妮的妈妈可以这样说:“你希望能买一些玩具回家。”

安妮:能吗?

妈妈:你说呢?

安妮:我猜不能!为什么不能?我真的很想要一个玩具!

妈妈:但是你可以要一个气球或者一些冰激凌,你选你要哪个。

安妮可能会选择一样,也可能会哭,不管是哪种情况,妈妈都应该坚持自己提出的两个选择。她可以再次说出女儿想要玩具的愿望,并表示理解,但是应该坚持限制:“你希望你能带至少一个玩具回家,你非常想要,你哭了,说明你多么想要那个玩具,我多么希望今天能买得起它给你啊。”

当女儿说她不想去学校时,不要坚持说:“你必须去上学,每个孩子都要上学,这是规定,我不希望有任何训导员来我们的家里。”至少要承认她的愿望,这样的回答更加富有人情味:“你多么希望今天不用去上学,你希望今天是星期六而不是星期一,这样你就能出去和朋友玩了,我明白的。你早餐想吃什么?”

为什么承认幻想要比干脆的拒绝伤害小呢?因为这位妈妈详细的回应告诉女儿妈妈能理解她的感受。当我们感到被理解的时候,我们也会感到被爱。当你站在一个优雅的时装店橱窗前,赞赏着一件昂贵的漂亮晚礼服时,如果你的爱人对你说:“你怎么啦?看什么呢?你知道我们经济状况不佳,不可能买得起这么贵的东西的。”你会怎么想?你爱人的话不可能让你产生爱的感觉,它们只会让你觉得生气和失望。

很不幸,这样的回应也不会让你得到那套晚礼服,但是其他的回应至少不会对你造成伤害,不会导致怨恨,因此,也就更有可能加深爱的感觉。

许多年以前,我去参观阿拉斯加的一所因纽特人的小学,我给孩子们吹口琴,当我吹完之后,一个孩子站起来,走到我跟前说:“我想要你的口琴。”我原本可以这样回答:“不,我不能给你我的口琴,我只有这一个口琴,我自己也需要它,而且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如果我这样回答,孩子可能会觉得遭到拒绝,愉快的节日情绪可能会被破坏。于是我没有这样说,而是同意在想象中我可以给他现实中我无法送给他的东西,我说:“我多希望我有一个口琴可以送给你啊!”另一个孩子走过来提了同样的要求,于是我回答说:“我多希望我有两个口琴可以送啊!”最后,所有二十六个孩子都过来了,我只有不断增加数字,最后一句话是“我多希望我有二十六个口琴,送给你们每人一个。”这好像变成了一个孩子们都很玩得很开心的游戏。

当我在我的报纸专栏记述了这件事后,一个杂志编辑给我写信道:“现在,当我不得不拒绝一篇文章时,我会先说‘我们多么希望能发表您的文章啊。’”

作出限制时,有些表达方法会引起反抗,而另一些方法则会得到孩子的合作,比如:

1,父母承认孩子的愿望,并用简单的话说出来:“你希望今晚能去看电影。”

2,父母明确指出对某个具体的行为的限制:“但是我们家的规矩是‘不是周末的晚上不能看电影。’”

3,父母指出愿望至少能部分实现的途径:“你可以星期五晚上或者星期六晚上去看电影。”

4,父母帮助孩子说出一些作出限制时可能导致的不满,然后表示同情:

“很显然你不喜欢这个规矩。”

“你希望没有这样的规矩。”

“你希望规矩是这样的:‘每天晚上都能看电影。’”

“当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你肯定会改了这个规矩。”

并非总是需要这样来说出限制,这样的表达也并非总是切实可行的。有时需要先说出限制,然后再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回应。当孩子要朝妹妹扔石头时,妈妈应该说:“不准朝着她扔!朝树扔!”通过指出树的方向,她可以成功地让孩子改变石头的方向。然后她可以回到孩子的情绪上来,建议一些没有伤害的表达情绪的方式:

“你可能很生气,以致想朝妹妹扔石头。”

“你可能气坏了,在你心里,你可能很恨她,但是不应该伤害她。”

“如果你想扔石头,你可以对着树扔。”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告诉她,或者向她表示,你多么生气。”

表达限制时,语言不要刺激孩子的自尊。限制的语言越简洁、越客观,孩子越容易接受。“不是周末的晚上不能看电影”比“你知道不是周末的晚上,你不能去看电影”引起的不满要少。“该睡觉了”比“你还小,不该熬夜熬这么晚,上床去”要更容易接受些。“今天看电视到此为止了”比“你今天已经看了够多电视了,关掉电视”好。“不要互相嚷嚷”比“你最好不要再冲他喊了”更容易让孩子服从。

当限制指出某个物体的功能时,孩子更愿意接受。“椅子是用来坐的,不是用来站的”比“不要站在椅子上”效果好。“积木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扔的”比“不要扔积木”好,也比“对不起,我不能让你扔积木,太危险了”效果好。

许多纪律问题产生于限制身体活动的时候,例如:

“不要跑,你就不能像个正常孩子那样走路吗?”

“不要一直跳。”

“坐直了。”

“你明明知道你有两只脚,为什么一定要用一只脚站着呢?”

“你会摔断腿的。”

孩子的运动行为不应该受到过分限制。为了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健康着想,孩子需要跑、跳、爬、蹦等等运动。考虑到家具的卫生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取代对孩子健康的关心。禁止小孩子的身体活动会导致他们情感上的紧张,而他们可能会用攻击来表达这种紧张。

安排一个合适的环境,让孩子的身体得到活动,直接释放能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使孩子身心得到很好的锻炼,对父母来说,生活也会变得轻松些,可惜这一点经常会被忽视。孩子需要积极的活动,有很多机会可以给孩子提供身体上的锻炼:打球、跳绳、跑步、游泳、滑冰、打篮球、体操、滚轴运动、骑自行车等等。学校比父母更清楚地认识到孩子需要身体上的锻炼,因此在课后提供了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和一个认真的体育计划。

如果父母觉得限制已经很明确,而且表达时没有使用冒犯性的语言,那么孩子通常会遵守。但是,孩子时不时地会打破规矩,问题是,当孩子违反了规定的限制时,该怎么办?有教育意义的方法要求父母坚持和蔼但坚定的成年人形象,对待违反了限制的孩子,父母绝不能跟他争辩、罗嗦,不能陷入关于限制是否公平的讨论中去,也不能就限制给孩子一个冗长的解释。没有必要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打妹妹,只要说:“人不是生来伤害的。”也不要解释为什么她不能打碎窗户,只要说:“窗户不是用来打碎的。”

当孩子越过了限制范围,他或她会感到不安,因为他或她会想到打击和惩罚,在这个时候,父母不需要再去增加孩子的这种不安。如果父母说得太多,他们传达的就是软弱——在一个必须传达力量的时候。有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需要大人帮助他们控制欲望,却又不失他们的颜面。下面的例子就是一个没有帮助的限制的方法:

妈妈:我明白,我不冲你喊,你是不会满意的,好吧,(高声地、刺耳地)停下来!否则你会后悔的!如果你再扔一样东西,我会让你好看的!

这位妈妈可以不说这些威胁和保证的话,她可以更有效地表达出她真的很生气:

“看到这个我很生气!”

“这让我很生气!”

“我觉得很生气!”

“这些东西不是用来扔的!球才是用来扔的!”

在执行一个限制措施时,父母必须谨慎,不要激发一场意志的战争,在下面这个例子里,五岁的玛格丽特和她的父亲在公园里高兴地玩了一个下午:

玛格丽特(在操场上):我喜欢这里,我现在不要回家,我要再待一个小时。

父亲:你说你要再待一个小时,我说不能。

这样的陈述可能会导致两种可能的结果,每一种都是让人不愉快的:孩子失败了,或者父亲失败了。更好的办法是关注孩子想继续待在操场的愿望,而不是关注她对父亲权威的挑战。例如,父亲可以说:“我看得出来你喜欢这里,我想你希望能多留一会儿,甚至多待十个小时,但是到回家的时间了。”

如果一两分钟之后,玛格丽特还是坚持要留下来,父亲可以牵住她的手,或者抱起她,带她离开操场。对于小孩子来说,行动经常比言语有效得多。

永远不能允许孩子打父母。这样的身体攻击对孩子和父母都非常有害,会让孩子觉得焦虑,担心父母的报复,而父母会非常愤怒,觉得孩

子可恨。禁止打父母是必要的,可以让孩子免除罪恶感和焦虑,让父母从情感上继续接受孩子。

时不时地你会看到一幕不太体面的场景,比如,一位家长避开了孩子踢到小腿上的一脚,建议孩子不要踢她的脚,可以打她的手。“你可以轻轻打我一下,但是你不能真的打痛我。”一个三十岁的母亲向四岁大的儿子伸出她的胳膊。一个人忍不住插嘴道:“女士,不要这么做,让孩子打父母对孩子不好。”这位妈妈应该立刻阻止孩子:“不许打,我永远不会让你这么做。”或者“如果你生气了,你可以告诉我。”

不允许孩子打父母的限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更改。有效的教养建立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父母不能放弃自己成人年的角色。告诉孩子“打但不能打痛”的那位妈妈是在要求一个小孩子作出太精细的区分。孩子会受到诱惑,想测试一下禁令,看看打着玩和真的打痛了有什么区别。

打孩子尽管有很不好的名声,但是有些父母依然会这么做。打孩子通常发生在教育孩子时,传统武器,诸如威胁、讲道理都失败了之后,在最后诉诸的手段。通常,它都不是有计划实施的,而是父母的忍耐达到了极限之后,暴怒之中作出的选择。打孩子好像会起到暂时的效果,它会释放父母心中郁积的紧张,至少让孩子听话一段时间,就像有些父母说的那样:“它缓解了气氛。”

如果打孩子这么有效,为什么对它有如此不安的感觉呢?不知怎么的,我们就是无法抑制内心对这种体罚的长期效果的怀疑,我们对使用暴力会感到一点点尴尬,我们不停地对自己说:“应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你发了脾气,打了孩子,后果会怎样?大多数父母都曾经打过孩子。“有时我真的非常气我的儿子,真想杀了他。”一位妈妈说。“当我在杀他和打他之间选择时,我选择了打他,当我平静下来之后,我跟儿子说:‘我也是个人,我只能忍受那么多,无法再忍了,所以我打你,但是这违背我的道德观,当我被逼到忍耐极限边缘时,我会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所以,不要逼我。’”

打孩子应该像交通事故一样不可接受,不过交通事故还是会发生,但是驾驶执照不会给交通故事提前亮绿灯,不会这么说:“你肯定会发生一些交通事故的,所以不必小心驾驶。”相反,我们被告诫要小心驾驶。同样的,打孩子也不应该成为训诫孩子的指定方法,即使偶尔地打孩子总是无法避免。

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从不打孩子几乎不可能。但是,我们不能为此做好计划。我们不应该把体罚作为对孩子挑衅、或者我们自己的愤怒情绪的回应。为什么不能?因为它阐释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能,它会教导孩子用不好的方法应付挫折。它生动地告诉孩子:“当你生气或者感到受挫时,不要寻找解决办法,打。这就是你父母所做的。”我们没有向孩子展示出我们的聪明才智,没有为愤怒的情绪找一个更文明的发泄渠道,我们给孩子的不仅仅是野蛮的感觉,同时给了他打人的许可证。

大多数父母看到他们大一点的孩子打弟弟妹妹时候会感到不舒服,而没有意识到,当父母打小孩子的时候,他们就许可了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做同样的事情。

一个六英尺高的父亲看到他八岁的儿子打四岁的妹妹时,非常生气,于是开始打他的儿子,一边打,还一边警告说:“这是给你一个教训,以后再也不许打比你小的人。”一天晚上,七岁的吉尔和她的父亲一起看电视,吉尔在吮她的手指,发出让人心烦的声音,她的父亲不高兴了,说:“请停下来,我觉得你吮吸的声音很烦人。”情况没有变化,他又重复了一遍他的要求,还是没什么事发生。在重复了四次之后,他发怒了,打了吉尔。吉尔开始哭,一边哭,一边打她的父亲,这让父亲更生气了:“你竟敢打你的爸爸!”他大喊道,“马上去你的房间。”吉尔拒绝去自己的房间,父亲就把她挟到楼上,她继续哭。电视依然开着,但是没有人再看电视。

吉尔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大一个男人打一个小女孩就可以,而她就不能打比自己大的人。这件事留给她清晰的印象,那就是你只能打比自己小的人,这样才能逃脱处罚。

吉尔的父亲原本可以用更有效的方法来赢得女儿的合作,而不是打她。在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之前,他就应该对他的女儿说:“吉尔,你有一个选择,你可以待在这儿,但是要停止吮吸手指头,或者你可以离开房间,继续享受吮吸手指头。你决定吧。”

体罚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它可能会阻碍孩子道德良心的发展。打孩子可以非常轻易地消除孩子的内疚:孩子已经为不端行为付出了代价,于是他会很随意地再犯。孩子会发展出一种可以称之为“记帐”的方法来干坏事:他们会允许自己做错事,记在账上,然后用每周一次或者每月一次的挨打来分期付帐。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激怒父母,招来一顿打,有时候,他们只是要求惩罚,或者自己惩罚自己。

四岁的马西被带来接受咨询,她在睡觉的时候扯自己的头发。她的妈妈发现每当自己生女儿气的时候,她就会威胁女儿:“我对你太生气了,真想拔光你的头发。”马西一定觉得自己真的很坏,该受这样残忍的惩罚,于是她就在睡梦中帮妈妈的忙。

希望自己受到惩罚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助他们控制内疚和愤怒,而不是顺从他们的要求。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在有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坦率地讨论孩子的过错来减轻孩子的内疚和愤怒。当孩子有了表达内疚和愤怒的更好办法时,当父母学会更好的方法制定和执行限制时,这种体罚的需要就会减少。

通过对孩子的各种情绪表达同情和理解,我们就帮助了孩子在情感上变得聪明。在对他们不可接受的行为制定限制、执行限制时,我们表示了尊重,这样就为孩子尊重社会中的规则作好了准备。

第一时间更新《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