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的楚汉战争,是项羽想称霸、刘邦想称王的欲望之争;是项羽看不上刘邦、刘邦不服项羽的性情之争;是项羽号令天下、刘邦天下归一的权力之争。四年的岁月,生灵涂炭、血火交融。不说失败者,就是胜利者,最后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令人纠结的是,酿成这些后果的起因,最初竟源于一个伪命题,就是楚怀王熊心与刘邦、项羽等人的一个约定:先入关者为王。

当然,这个伪命题只是最初的导火线,到后来,它已衍变成争夺权力和欲望的噱头。刘邦本该是这个命题的最大受益者,却因为项羽的反对和阻拦,满腔的热情化作了失望,每每想起,如骨鲠在喉。所以他恨项羽,恨项羽夺去了本该属于他的东西,恨项羽的颐指气使、专横跋扈;而对这个命题,项羽内心是一直不认可的,他为这个命题而困扰、纠结,每每想起,心中便愤愤难平。所以他恨这个命题的制造者,也恼怒这个命题的受益者刘邦。于是,他向这个命题发出了挑战,向制造这个命题的权威发出了挑战,最后他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虽然这个命题没能让刘邦遂愿,但他后来却一直在利用这个命题说事,就像他蒙蔽关中百姓时的“约法三章”一样,成了他大造舆论的工具,成了他攻击项羽、对付项羽的理论支撑。刘邦步步紧逼,最后毫无悬念地用这个命题将项羽逼入了死角。而项羽,则不得不再次面对这个命题,囿于其中,疲于应付。最后的结果是,命题的本身反倒被人们忽略了。没人再去追究这个命题最初的真伪,而是将它变成了一把衡量人和事的尺子:遵守这个命题,就是正义的、有理的;不遵守这个命题,就是错误的、无理的。

第一时间更新《当项羽遇到刘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