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鸿门宴之前,项羽一直在生刘邦的气,这也是让人们误会鸿门宴是有意安排的一个原因所在。项羽生气不假,但也得看他生的什么气,生气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已经生气到非要杀了刘邦才解气的地步。

项羽最先发怒是因为刘邦封关,这是他生气的直接原因。项羽打败章邯后,随即和诸侯联军兴冲冲地西进关中,结果遇到阻碍,发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一打听这是刘邦的部队,而且听说这老小子“已破咸阳”,搞不好现在正在皇宫里翘着二郎腿享清福呢(其实刘邦已还军灞上),所以项羽很生气,当即向当阳君黥布的先遣军下令:给我拿下刘邦。

注意,此时项羽生气,并非一定是生刘邦“已破咸阳”的气。而是刘邦破了咸阳,关中已在其掌控之下,却仍要派兵据守关塞,那防的就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了,也就是那些反秦的各路诸侯,这表明了刘邦对反秦诸侯的一种排斥态度。这是项羽不能容忍的。当年你刘邦投靠我们,现在你却拒绝我们入关,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绝对不行。假如关中还没有被拿下,刘邦只是拿下了函谷关,那么在函谷关驻兵就无所谓了。刘邦已攻破咸阳这就不是驻兵不驻兵的问题,而是一个态度问题。项羽生的是这个气。

项羽这人脾气上来得快,下去得也快。他的这次怒火,在让黥布武力冲关后基本就消停了,因为项羽接下来并没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而是“至于戏西”,在那安营扎寨,歇了。最多将来见到刘邦,调侃他一番,或者给他个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让他下不来台也就完了。

项羽再次动怒,是因为曹无伤的进言,这也是他决定大动干戈的客观原因。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给项羽拱火,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的火噌地一下就蹿上来了,感觉这个刘邦实在太过分,这才发布“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命令。

曹无伤列举了刘邦三大罪状:想当关中王,想让子婴为相,想全部霸占珠宝。那么,这三点项羽最在乎哪一点呢?

多数人认为项羽在乎第一点,就是刘邦“欲王关中”,想当关中王。其实未必。那时项羽并没有意识到刘邦的野心,因为刘邦怎么都是要被封王的,推翻秦朝,诸侯封王,这事本来就天经地义。刘邦作为反秦大军中的一份子,一路实力不小的诸侯,而且拿下了关中,战功显赫,不封王是说不过去的。如果说项羽有一点生气的因素,那也是因为刘邦太过招摇,还没等到册封,就俨然已经把自己当王了。

说项羽对刘邦“欲王关中”不是很在乎,还有一点可以证明,就是范增的进言。范增对项羽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说刘邦早先是个贪财好色的小混混,现在入关后秋毫无犯,肯定憋着什么坏呢。我曾让人给他相过面,此人有天子相,应该尽早除掉,免留后患。话说得很清楚:刘邦这人不简单,将来恐怕会成为我们最危险的敌人。但项羽对范增这番话显然没有听进去,因为他没有作出任何反应。而且根据以后在鸿门宴中的态度来看,他是不同意范增这种说法的。范增当时数次暗示项羽杀刘邦,项羽根本不为所动,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对于项羽来说,范增所谓的刘邦有天子之气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秦始皇当年听说“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常游东南,表现得很在乎,因为天下只能有一个天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项羽就不一样了,因为他本身也没想当皇帝,所以对刘邦当关中王,有“天子气”什么的,根本不会往心里去。最起码在那时候不会往心里去。

真正让项羽大生其气的是第二、第三点,“使子婴为相”和“珍宝尽有之”。这是他坚决不能容忍的。秦王子婴代表着大秦朝,是他剿灭的对象,刘邦却要将他收归己用。金银珠宝是剿灭秦朝的战利品,是掖着脑袋抗秦换来的胜利果实,是要拿来大家享用的。后来项羽火烧咸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那是人人有份的。现在却被刘邦一人私吞,如此狭隘自私而又目中无人的行为,是项羽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也就是说,项羽生气是因为刘邦不懂事,并不是刘邦有什么政治野心。那么既然这样,刘邦在项羽心中,就该属于那种可以教育好、改造好的同志,还没有达到必须铲除的地步。

正是因为刘邦的行为让项羽不爽了,项羽才产生了不想让刘邦继续留在关中的念头。如果刘邦很乖巧,项羽未必就不会在关中给刘邦留下一席之地。项羽的行为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都是战略、政治、局势,那是后来人们总结出来的,是作为一种教程,拓展人们思路的。人的想法有时很简单,只是被人为地复杂化了。

既然项羽内心并不想杀刘邦,那么鸿门宴有预谋的说法也就不成立了。它就是一次迎来送往、铺张浪费的胡吃海塞,席间增加一个人,中途退席一个人,都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樊哙闯帐,项羽扔给他一个猪腿:来,一块儿吃。刘邦想出去撒尿,项羽一挥手:去,别憋着。

项羽其实并不想杀刘邦。项羽听完曹无伤的汇报,很生气,于是给三军将士发布命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明早打牙祭,去收拾刘邦的军队。不过这“击破沛公军”和要了刘邦的脑袋,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击破就是打败、重创,是给刘邦点教训,让他知道知道厉害,别老自以为是,以为他打下关中,这关中就是他的了。

当时项羽已是各路诸侯公认的大哥,刘邦则属于进军关中的一路,和项羽执行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任务,所以刘邦对这个老大的威风还没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项羽要做的就是让刘邦认识到这一点,让刘邦和其他诸侯一样,对他俯首帖耳,听命于他,达到这个目的也就行了。从这点上讲,项羽也不会真的想杀刘邦。因为让一个人臣服,比费劲剿灭一个人,在感觉上来得更爽。

而且,项羽如果真杀刘邦,那也得有个过硬的理由才行。事实上项羽并没有这样一个顺理成章的理由。刘邦虽然封了关,不让项羽进入,那是刘邦不知道项羽来,没来得及向守将发布放行的命令,并非在内心抵制项羽,坚决不让项羽入关。曹无伤列举的刘邦三大罪状中,唯一可以让项羽判刘邦死刑的,就是第二条,“欲以子婴为相”,这是对秦国末代君主的姑息,是除恶不尽,是反秦的态度不坚决。至于第一条,刘邦欲做关中王,那是与楚怀王熊心的约定,项羽挑不上眼。而“财宝尽有之”,这个虽然让人不爽,却也上不了台面。

再者,刘邦和项羽是曾经一起并肩战斗过的老战友,以前没有过利害冲突,现在也没犯原则性错误,如果项羽把他杀了,那些诸侯们会怎么想?会对项羽的人品如何认知?这些项羽不会不考虑。他现在已被诸侯们捧为上宾,正是感觉最爽的时候,他不可能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也不可能完全不顾及诸侯们的感受。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诸侯中树立威信,树立自己的威严。他要尽力笼络他们,不让他们对他产生怀疑和失望。威慑刘邦显然能达到这个目的,而杀掉刘邦,特别是在吃饭喝酒的宴会期间杀刘邦,则只能适得其反,不但会让天下诸侯耻笑,也会失去靠生死打拼才艰难聚拢起来的人心。

刘邦其实也不想对抗项羽。人在得意时,很难做到头脑清醒。刘邦入关,可以说历尽千辛万苦,当他坐在咸阳宫那张秦始皇曾经坐过的龙椅上时,面对珠光宝器、美女佳人,刘邦觉得实在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享受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过刘邦还没来得急享乐,便被樊哙和张良泼了一瓢冷水,在他们的建议下,他只得万难忍住了欲望,开始低调做事,高调对待人民群众。

尽管刘邦后来在关中做得很乖巧,也大大树立了自己的光辉形象,但他仍旧做了一件错事,就是听取了一个他后来轻蔑地称之为“鲰生”的人的话:派兵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入内。刘邦觉得此举可行,于是“然其计”,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为了深入分析刘邦为什么会作出“然其计”的判断,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段话。鲰生对刘邦说:“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这段话说了三个意思:一是关中地利好,富庶而险要;二是章邯已被项羽封为雍王,受封地就属于关中的一部分;三是千万别让其他诸侯抢夺了咱们的胜利果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关中是个好地方,千万别让别人给占了。

这话是很对刘邦心思的。刘邦现在已经占领了关中,在函谷关驻兵也是很正常的事,而且关口一封,关内尽属刘邦,那才是实实在在的关中王的感觉。但此举会招惹得项羽不高兴,这倒是刘邦预料之外的事。因为他根本没想过要对抗项羽,他很清楚那无异于以卵击石。他当时只想守住这块肥肉,不让章邯入内,不让其他诸侯入内,根本没想到还有项羽这一层。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刘邦入关之前,就已经发现这方面的苗头了。刘邦西进关中,不断攻城略地,走的并非一条毫无遮拦的坦途。而且觊觎关中的,并不止刘邦这一哨人马。当时赵国的别将司马卯也“欲渡河入关”,刘邦于是“北攻平阴,绝河津”,宁可绕道,也要挡住司马卯的去路。作为赵将,司马卯没必要遵守楚怀王“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但作为反秦大军的一份子,杀入关中、直捣秦朝老巢也是很正常的事。不过对于刘邦来说,司马卯此举无疑对自己是一个威胁,因为他可能会因此失去最先入定关中这一首功。所以,在利益面前,刘邦并没有将灭秦摆在第一位,而是将尽快入关摆在了第一位。既是这样,刘邦入关后,对其他诸侯有所提防,也在情理之中。也就是说,守关是刘邦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本能反应,并不一定是要和谁对抗,更没想到要和项羽对抗。而且,项羽武力冲关后,在戏西驻兵,刘邦在灞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如果刘邦真想和项羽对着干,他应该对此事非常敏感,而且应该有比较强烈的反应才对。可事实上刘邦没有任何反应,要不是项伯通风报信,说项羽准备灭他,他还乐呵呵地做着关中王的美梦呢,足见刘邦对此事确实没做过多的考虑。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矛盾点。刘邦在宣扬他的“约法三章”时,曾对关中百姓说:“吾所以还军灞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就是要等待诸侯们到来,等楚怀王熊心宣布任命他为关中王的决定。既然眼巴巴地盼着联军到来,却又要封关闭守,显得很矛盾。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应该说这是刘邦的私心在作怪。曹无伤的话并非无中生有,作为刘邦的左司马,也算刘邦军团中比较高级的人物,他对刘邦的军事动意还是有着比较深刻的判断的。咸阳的珍宝刘邦虽然没动,基本都封存了起来,但他也没打算让别人动。当时天下烽烟四起,六国复立,说不定还会有人杀进关中,东西虽然在那里封着,但你不动不等于别人不动,所以刘邦不可能太放心。关口一封,别人进不来(即便进来他也能知道,能及时作出战略调整),这些财富自然还是他刘邦的。而且等熊心来了,刘邦的功劳也一目了然。这和某人在独立完成某项工作的大半后,绝不想再让别人染指分一杯羹是一样的。只是刘邦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没想到项羽脾气如此火爆,也没想到现在的项羽已今非昔比,已成了诸侯联军的总瓢把子。

第一时间更新《当项羽遇到刘邦》最新章节。